心血管内科介入微创诊疗
科室位置:医院2号楼1楼西南侧介入微创诊疗中心
咨询
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型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技术,无需开胸,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借助某些器械,将导管送到病变部位,对心血管疾病进行确诊和治疗的方法,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临床诊治技术。
哪些心血管疾病适合介入微创诊疗?
心血管疾病是介入治疗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许多心血管疾病都可以通过介入进行治疗。
1、能够治疗好的心脏疾病
(1)先天性疾病: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冠状动脉瘘、肺动静脉瘘、主动脉缩窄。
(2)心律失常:房室结双径路所致的阵发性室上速、房室旁道所致的阵发性室上速、特发性室速所致的阵发性室速、心房扑动等。2、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的心脏疾病
冠心病、心脏瓣膜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及主动脉瓣狭窄)、某些心律失常(如心肌梗死后室速、某些房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心房颤动等)、一些后天原因造成的血管狭窄(如肾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四肢动脉狭窄、下腔静脉狭窄和/或闭塞等)、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和其他(如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肺动脉血栓栓塞等)。
心脏介入微创诊疗优势:
与心脏外科手术相比,心脏介入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①手术创伤小,只须局麻。
②手术时间短。
③患者承受的痛苦轻。
④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费用相对较低、疗效立竿见影、不影响病人接受其他治疗。
常见疾病的介入微创治疗
一、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了冠状动脉狭窄,造成冠状动脉血流下降,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临床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并活动后加重等症状。
1、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
经皮冠脉造影术是临床诊断冠心病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临床科室,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心脏血管造影图
2、经皮冠状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简称PTCA)
经过动脉血管,将指引导管送至待扩张的冠状动脉口,再将相应大小的球囊沿导引钢丝送到狭窄的节段,根据病变的特点用适当的压力和时间进行扩张,达到解除狭窄的目的。
血管成形示意图
3、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将以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制成的网状带有间隙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内狭窄的阶段支撑血管壁,维持血流通畅,可减少PTCA后的血管弹性回缩,并封闭PTCA可能产生的夹层,大大减少了PTCA术中急性血管闭塞的发生。
支架植入示意图
二、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它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根据有无分流分为三类:无分流类(如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左至右分流类(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右至左分流类(如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错位)。
部分先心病示意图
介入治疗方法:
介人治疗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用球囊扩张解除瓣膜的狭窄,如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另一类为利用各种材质的封堵器堵闭不应有的缺损,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末闭等。先心病介入治疗不仅可避免开胸手术的风险及创伤,而且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示意图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示意图
三、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正常节律发生了异常改变,而快于正常心率(60-次/分)的心律失常则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临床上以心悸、心慌、胸闷、乏力、头晕、目眩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肢冷汗出、意识丧失、抽搐等表现。(疾病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
介入治疗方法:
心导管射频消融术集合了射频消融、DSA介入技术、血管成像技术等多种医疗手段,对各型生理电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都有极佳疗效。该手术是通过血管,把电极导管插入心脏,先检查确定引起心律失常异常结构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高温,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射频消融术的优点:
①微创伤,不损伤心脏。
②痛苦小,无副作用。
③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一般手术时间一小时左右,手术第二天就可以下地活动,两到三天就可以出院)。
④治疗效果可靠。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示意图
专家介绍:
科室位置:医院2号楼1楼西南侧介入微创诊疗中心
咨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