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故事ldquo医rdquo
和赵文杰老师见面时,她刚从实验室出来。她热情地邀请我到她的办公室,一进门就看到她的办公桌上陈列着各类教辅材料。赵文杰工作刚满五年,她既有同龄人的平易与亲近,又有师长的严谨与细致。在本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她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自然科学应用学科一等奖。
授人以渔
赵文杰老师主讲的课程是《病理学》以及《病理学实验》,这门课针对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等专业的学生开设。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病理学课程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等基础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其本身又是以后学习临床医学各门课程的基础。
医学课程有大量知识点需要记忆,病理学也不例外,但她经常给同学们强调:“病理学的学习有一定规律可循,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要能够根据形态学的改变去推演功能的改变和相应的临床表现。”
例如,在讲到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她通过回顾血栓结局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让学生主动概述出风湿性心内膜炎导致二尖瓣狭窄的病理过程。接着,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二尖瓣狭窄后,心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鼓励学生利用学过的血液循环知识推演二尖瓣狭窄后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这样,对于疾病的学习就不仅仅是单个知识点枯燥的背诵,而是在理解疾病演变的过程中完成记忆。
用心上好每一堂课
兰州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培养医学人才的宗旨是“精英教育,追求卓越”,因此赵文杰在备课、授课过程中,始终坚持“培养卓越型、创新型医学专业人才”的教育理念。在备课过程中,除了教材本身的内容,她往往会查阅大量资料,《病理医师实用组织学》《Robbins和Cotran病理学图谱》《鲁宾病理学精要》《Robbinsbasicpathology10th》《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都是她备课的必备资料。此外,她还查阅大量的文献,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课堂,让学生在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宽视野。在课堂授课中,她注重对已有知识发现过程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比如在讲授结核病的致病菌———结核杆菌时,她会提到结核杆菌的发现者———德国医生兼微生物学家海因希·赫曼·罗伯特·科赫,还会讲到他提出的“科赫法则”不仅能够证明一种特定微生物是特定疾病的病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在科学研究中证明研究对象存在因果关系。
赵文杰注重培养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赵老师在给我们上病理学实验的时候,每节课都会让四、五位同学上台讲授大体标本,这种授课方式一方面锻炼了我们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加深了记忆。”口腔医学院级学生叶子悟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病理学实验课一般会持续一下午,最后一小时赵文杰都会把课堂交给学生,首先让学生对着实验室里的标本讲解它的病变类型、产生原因以及相应的临床表现等,然后由其它同学围绕讲述内容进行提问与点评,最后由她总结。
为使课堂更具有连续性,赵文杰非常注重课后复习,每节课结束后她都会把课件上传到雨课堂便于学生复习,她习惯于在课堂讲授新内容前温习上节课的内容,督促学生做好课下的复习、巩固。此外,利用雨课堂平台,赵文杰老师还和学生一起互动讨论,给学生答疑解惑。
医者仁心
在赵文杰看来,医学教学中必须贯穿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医学生的仁爱之心、慈悲之心。“这样才能教育引导学生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这些正是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必备品质”。
她曾亲眼见到过这样一位医生,他是一名儿科医生,一到冬天他总会在白大褂里揣一个暖手宝,起初大家都以为是医生自己怕冷,后来才发现他是在用暖手宝给听诊器加热,以免冰凉的听诊器刺激到幼儿。这件事对赵文杰的影响很大,她说对患者的关心不仅体现在恰到好处的治疗方案中,还体现在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里。
为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在讲到“失神经性萎缩”时,赵文杰会讲述我国著名医学科学家、“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的故事。他和他的团队为了疫苗早日投入使用,不惜以幼子试药,最终成功研发抵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疫苗,使我国最终消灭了小儿麻痹症,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讲到胃溃疡的致病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时,她会讲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发现幽门螺旋杆菌的过程,启发同学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多思考、勤观察,这样才能有所突破,并告诉同学们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是改变了胃溃疡的治疗方式,因此得以获得诺贝尔奖。
讲到高血压时,她总会强调“白大衣效应”,让学生明白有些人只是由于一时紧张引起的血压暂时性升高,并不是真正的高血压,以告诫学生在临床上诊断疾病时务必要慎重。
“靠左不靠右”的原则是赵文杰在讲到病理诊断时反复强调的内容。外科手术中有时需要通过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确定疾病的良、恶性,但在遇到疑难杂症难以明确诊断时,病理医生会遵循“靠左不靠右”的原则,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权益。
除了教授知识,赵文杰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年至年期间,赵文杰担任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九班和十班的班主任,期间她曾组织召开了一次只有女生的班会,给女生开展生活教育,教导大家自尊自爱、珍惜青春。针对个别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生活迷茫等问题,赵文杰用自己的求学经历鼓励学生努力用功、坚持学习。
是老师,也是“学生”
赵文杰到兰大基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任教后,教研室首先安排她跟随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听课学习。每逢听课,她总是比学生还要认真,按时到场,仔细做笔记,回来后反复研读、揣摩。从不同老师身上取长补短,经过半年跟听,她的授课水平有了很大地提高。
李敏教授是赵文杰的指导教师,李老师常常带着所里其他老师去听赵文杰讲课,为她提出意见建议。
“我起初讲课时总是把知识点掰开、揉碎,讲得很细,李老师就提醒我授课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激发同学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样非常重要。”其他听课老师也从上课的语速、站位及如何精炼语言等细节方面给出了诚恳的建议。
在此期间,她还积极参加学校定期举办的“教学名师观摩课”活动,“生命科学学院的丛培昊老师、公共卫生学院的王敏珍老师以及基础医学院的王晨昱老师、谢昆老师、雒彧老师等,我多次听他们的示范课,受益匪浅。”
学院不定期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培训活动,赵文杰也都一场不落地参加。“我经常使用雨课堂软件,这个软件就是在学院组织的青年教师交流会上听马兴铭教授介绍的。”
年11月,赵文杰首次参加基础医学院举办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由于经验不足造成讲课超时,“比赛结束后评委岳凤珍教授告诉我说讲得不错,PPT也做得很好,遗憾的是超时了,以后继续努力。”岳老师的肯定让她倍感振奋,她把每一节课都当作讲课比赛来准备,不断打磨自己的授课技巧。
年医学院举办教案比赛,作为病理学教研室最年轻的老师,她被推荐参加比赛,在王晨昱老师(第七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最佳教案奖获得者)的精心指导下,她获得了教案比赛一等奖。在这次教学竞赛的准备过程中,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针对教学设计的撰写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高等教育研究院的段戴平老师也给赵文杰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建议:“段老师建议教学评价部分应该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方面来写,他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受益匪浅。”
赵文杰作为“学生”参加了这一次次的教学培训、比赛和交流,正是经过这样的“学习”,赵文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授课特点:注重疾病的演变过程、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理解组织结构决定器官功能、能够根据结构的改变推演临床表现,她讲授的《病理学》也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
“医”路向西
赵文杰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赵文杰的父亲是位中学语文老师,在她的印象中,父亲总是过着自律的生活,即使是炎炎夏日,他在家也会穿着周整:衬衫、背心、长裤、皮凉鞋和袜子,“特别自律,甚至会让人觉得浑身散发着古板的学究气。”守时守点、从不拖堂是父亲上课的特点,往往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他讲课的话音也刚好落下。父亲很喜欢教书,即使退休了也还在老年大学任教。从小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赵文杰自小便对教师这个职业有着天然的好感和向往。
她一路求学,从首都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后,一路向西,来到了爱人所在的城市———兰州。她的爱人是一名军医,他们是大学同学,为了家庭,赵文杰毅然放弃了在北京工作的机会,和爱人一起扎根西部,共同成为服务西部的医学工作者。作为一名医学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她致力于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教育行业不久的老师,我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学习进步,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个人素质,为学生树立起一面旗帜,让学生在多年以后还能想到曾经有一位老师,这么教导过我。”赵文杰说道。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提到“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也正是赵文杰所追求的教育理念。
素材来源
《兰州大学报》第期
作者
校报记者团张清禹
执行编辑
杜向军
责任编辑
王瑶马冬
审核
王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