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又名《小郎中学医记》,是正在网上热传的一本以小说形式讲述中医药知识的书籍。该书“以中药教材"为背景,以爷孙俩的行医故事为主线,展现每一味中药平凡而又神奇的一面,以及一个传统中医成长的过程。书里既有师徒传承的中医精神,也有爷孙俩深深的中医药情结。
本书采用小说题材的创作形式,使读者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从头到尾一气读完。书里既有医案故事,读书析疑,又有养生保健、采药记趣等内容,既有老中医的哲理智慧,又有小徒弟的天真童趣,能够迅速引领大家了解中医,学习中医,感悟中医”。
上一篇:(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
全草: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根状茎:肝炎。
凉血止血,散瘀消肿。主治:衄血,咯血,吐血,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肝炎,肾炎,乳腺炎,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痈疖肿毒。
血热妄行,大小蓟
有个少年,每年到最热的夏天都会咳吐几次血,血色鲜红,脉势洪数,好几年都没有好,他倒是习以为常,可今年夏天非常热,他咳吐血有十余次,就有点慌了,赶紧找来竹篱茅舍。
小指月马上背出《药性赋》大小蓟除诸血之鲜。
老爷爷点点头说,血热妄行的出血,就可以凉血止血,而这大小蓟都能凉血止血。
小指月正准备开药,老爷爷说,直接到野外采,多得是,用新鲜的药止血凉血效果要比干品好。
然后小指月便带着这少年到野外山谷去,采着大小蓟,大蓟有的高达一米,喜欢生长在山谷,而小蓟比较矮,大都长到半米以下,喜欢生长在沟边,而且叶边还带刺,所以这小蓟在凉血止血的同时还能够消痈肿,散毒结。
这小伙子就用这大小蓟的根各50克,每天煮水当茶饮,一喝就不咳吐血了,连续喝了半个月,从此以后都没有再犯过咳吐血。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
一少年每年吐血,反复三四次,数年不愈。诊其脉,血热火盛,俾日用鲜小蓟根二两,煮汤数盅,当茶饮之,连饮二十余日,其病从此除根。
一少年素染花柳毒,服药治愈,惟频频咳嗽,服一切理嗽药皆不效。经西医验其血,谓仍有毒,其毒侵肺,是以作嗽。询方于愚,俾用鲜小蓟根两许,煮汤服之,服过两旬,其嗽遂愈。
舌头出血
有个妇人血压高,经常舌头会自动出血,每次出血都好几调羹,好像出完血后,又没有其他症状,都将近一年了,都习以为常,而且多方治疗,发现效果不理想,便打算放弃,可这个夏天非常热,她这舌头一出血,十几天都没有止住,搞得吃饭都不敢,赶紧找来竹篱茅舍。
老先生看了后说,这是舌衄,心开窍于舌,你这心脉洪数,血压高,借舌头来泄血,所以需要找一味药,既能够凉血止血,还能够有一定降压作用的。
小指月说,那小蓟正好。
老爷爷说,为什么呢?
小指月说,《卫生易简方》中提到,单用小蓟捣汁服用,可治九窍血热出血。而在《中药学讲义》里头有个现代研究报告,小蓟有较显著较持久的降压作用。它能够明显地通利小便,利尿通淋,减轻血脉的压力。
老爷爷点点头说,就用一味小蓟,鲜品煎汤饮。
这妇人吃了两天后,舌头就没有再出血了,再吃半个月,发现血压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原来对于血热妄行,舌红尿赤脉数的高血压患者,用这小蓟能够清热凉血,利尿降压,导热下行。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医林锥指》曰,某年,一杨姓妇女,70余岁,患舌衄,舌上有小出血点,每流血辄盈碗不止,已半年,久治无效,专科治之,效亦不显,用小蓟根捣汁,饮之,服3个月后,血竟止。
小蓟治尿血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鲜小蓟根:味微辛,气微腥,性凉而润。为其气腥与血同臭,且又性凉濡润,故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者莫不立愈。
老爷爷说,虽然很多出血表现不同,如果都是血热亢盛,舌红尿赤脉数的,都可以用小蓟,而且大小蓟功用相似,也可以相须为用,不过大蓟解毒消痈疗疮之功要强些,小蓟利尿利胆降压功用更胜一筹,它可以让脏腑血热通过膀胱腑排出来。
有个病人,做完结石手术后,老是容易尿血,一旦吃些热气的食物,煎炸烧烤,或者稍微熬夜,小便就带血。
老爷爷说,你这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稍微吃些热气的东西,就容易血热妄行,动血出血。
于是给他用一味小蓟捣汁服用,尿血症状就消除了。
当然如果开汤方的话,直接给他开小蓟饮子,往往也是一剂知二剂愈,不过小蓟饮子药味多,不如这单味小蓟药专效宏,而且鲜品凉血止血之功更胜一筹。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圣惠方》曰,治热淋,俱用小蓟一味,生捣汁服。
大蓟疗痈毒
在春天的时候,爷爷经常让小指月到野外采大蓟,原来并不是采来做药,而是这大蓟本来是一种野菜,可以凉拌来吃。每年吃几次凉拌的大蓟,可以帮五脏六腑洗洗澡,让里面的痰热浊气没机会结成痈毒。
小指月说,这叫有病治病没病防病。
爷爷说,吃应季的野菜蔬菜可以养生,这叫食其时百骸理,所以春天常采大蓟、蒲公英,夏天采马齿苋,秋天吃点雪梨,冬天就吃萝卜大白菜。顺着节令吃蔬果,不容易得病。
有个小伙子是肺结核,治了半年多还经常咳嗽盗汗胸痛,人一直在消瘦。
老爷爷说,这肺部的那团阴影可以当成肺的痈块来治,既然脉细数,肺热盛,可以试试用新鲜的大蓟,因为大蓟本身就是治疗各类痈疮毒热的妙品。
这样这小伙子从春天吃到夏天,每天都去采大蓟,每次用克来煎水代茶饮,胸痛渐渐减轻,盗汗大为改善。再去检查,肺结核的病灶居然比以前缩小一半以上。
看到这效果,他马上信心大增。于是他把周围山里的大蓟都采光了,后来他就自己种。这样新鲜的吃完了,就到药店买干品,也有效果。又吃了两个多月,体重居然增加。再去拍片检查,肺里的病灶居然完全吸收钙化,随访一年都未曾复发。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闽东本草》记载,用新鲜大蓟,煎汤内服,可以解毒消痈,治肺痈。
《日华子本草》记载,用新鲜的大蓟叶子,研汁调服,可治肠痈。
(未完,待续,往下拉有往期故事链接!)
本文选自《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作者:曾培杰,陈创涛,版权归作者所有。
1
往期文章精彩回顾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合集(全集完整版)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络石藤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五加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寄生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狗脊、千年健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防己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桐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丝瓜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鹿衔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桑枝、桑叶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藿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苍术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砂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厚朴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白豆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草豆蔻、草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茯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薏苡仁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猪苓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泽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玉米须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葫芦、香加皮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泽漆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车前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滑石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木通、通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络石藤瞿麦、萹蓄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海金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石韦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冬葵子、灯心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萆薢、石菖蒲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茵陈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虎杖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附子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干姜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肉桂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吴茱萸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小茴香
(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丁香(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高良姜(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胡椒(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花椒(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荜拔(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荜澄茄(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陈皮(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木香(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青皮(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川楝子(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乌药(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青木香、荔枝核(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香附(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佛手、香橼(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玫瑰花(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绿萼梅、娑罗子(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薤白(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天仙藤(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大腹皮(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甘松(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九香虫(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刀豆、柿蒂(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山楂(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神曲(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麦芽、谷芽(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鸡内金(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鸡矢藤(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使君子、苦楝皮、槟榔(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南瓜子(连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续)第集——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