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文艺界虽说不上繁花似锦,但也绝对不
“文革”是一段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对文艺界的一个革新。这一时期的革新是从京剧界开始的,并且创排出了《节振国》、《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等等优秀的剧目。
说句实话,这些剧目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像歌颂工农兵、歌颂英雄的题材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就是时至今日也一样。再有就是创作态度,也就是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这些剧目都是经过反复改良创排出来的精品。
当然了这一时期对于文艺界也是一个打击,那就是许多传统剧目退出了舞台,许多老艺人受到了冲击,这是不正确的。
当然了一些人如果从艺术的角度反对这些剧目没有问题,像巴金老先生在《随想录》中直言自己不喜欢样板戏,并且也不认同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创排时的“三突出”原则。
这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艺术就是在不断讨论中进步和发展,对于艺术任何人都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
但是一些人偏激的反对这些剧目是不正确的,他们说这一时期只有八出戏,说这一时期文艺界十分凋零。
其实这种说法不正确,这一时期的文艺界也并非只有这几出剧目,就拿京剧来说就有很多的优秀剧目,而除此之外像话剧、芭蕾舞剧、电影等等艺术种类都有相应题材的剧目产生。
所以说,这一时期虽然称不上百花齐放、繁花似锦但是却也不至于是百花凋零。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爱传统的少年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