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改革文化体制建设文化大省
广东:改革文化体制建设文化大省
经济领先与文化落后
今年以来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上上下下议论较多的却是建设文化大省,省内一连串的会议、工作日程许多是研究、讨论如何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事业。党的十六大后,广东省委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新目标,张德江书记到广东工作后更明确了这1目标。广东面对国内外新的发展情势,意想到发展文化不仅是“两手抓”、“三个文明”、“三个代表”建设的需要,而且知识经济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融会的趋势,发展“文化经济”具有紧迫性。广东今年以来被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全省组织宣扬和文化部门、院校和社科单位、专家和学者进行白癜风医院排名调研,找出了文化领域存在的问题,文化体制开始按新的路向改革。
广东的经济总量领先于全国各省市,但在文化方面就消费总量和影响力来讲,在全国还不占首位,在文化产品出口国际方面更是所占比例些微,缺少国际竞争力。2002年,广东国内生产总值达11674亿元,占全国的9分之一,但文化产业在全国各省市的位次却在10多位后。广东文化产业虽然具有了一定的范围,据2002年的统计,全省文化产业机构55041个,文化从业人员283万多人,文化固定资产原值1156多亿元,年营业收入3100多亿元;但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低于全部经济的发展速度,近几年来广东的经济发展速度每一年高于10,但文化产业年增加值增长速度只在5至6左右,低于江苏、浙江等省市。文化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不强,2002年文化产业出口总额不到6亿美元,仅占全省出口总额的0.5。
文化观念与文化体制
广东文化体制多年来前后进行了“以文养文”、“面向市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等改革探索,使全省文化有了新的发展,文化向经济领域渗透,社会办文化的比重加大了,初步构成了从宣扬文化部门办产业向社会办产业发展的大文化格局。目前,社会办文化的比重愈来愈大,文化产品制造业以社会办为主,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占80以上,文化逐渐向信息服务业、旅游业、会展业、体育、教育等延伸,北京白癜风医院排名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但文化体制的改革落后于其他体制的改革,束缚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省内文化工作者认为,文化体制的落后与思想意识不够解放有关。在文化领域内,与思想意识关联紧密的产业和事业越放不开。体育市场化走得较快,由于其意识形态的因素少些;教育、科技强调为经济服务,在体制改革方面有了新的进展;但在出版、广电传媒、社科人文、文化艺术等方面改革的步子相对缓慢,不能辩证地认识和掌控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的辩证关系,常常在“姓社、姓资”的概念上兜圈子。
长时间来广东文化管理仍以行政手段为主,文化产业的发展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与文化市场结合得不紧密。如珠江电影制片公司年生产电影能力达15部故事片,但由于不能从文化市场筹集资金,现在每一年只能生产3?部电影,而曾挂靠在其下面的私有制的巨星影业公司却很有活力,所拍摄的多部影片在全国有较大影响,而且票房价值不低。文化单位以自我赡养为主,缺少向社会大文化方向发展的能力。广东全省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有142个,去年平均每一个团体仅演出124场,平均每一个团由财政补助文化事业费162万元,经费自给率仅为30。而省内93个民间职业剧团都能做到经费全部自给,并有盈利,平均每一年演出250场左右,演出场次高出专业团体1倍左右。
全球文化产业主要是几大巨无霸占垄断地位,广东文化产业要有国际竞争力也必须向文化大集团化方向发展。广东文化产业目前被称为“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状态,缺少大团体的支持,没法与国际文化产业巨头竞争。而且许多文化大团体由于不能落实事业单位企业化法人体制,影响了加快发展的能力。省文化厅一名处长在有关会议上所举例子很说明问题:羊城晚报团体在吞并广州化纤团体中,就因团体没有法人资格而被迫将团体吞并改成报社吞并,但是又由于报社是事业法人,不符合企业吞并的有关规定,因此大费周折。这位处长还认为,省内6祖传媒团体的资源配置全部都是行政行为,无一为市场配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团体。
深化改革与发展产业
今年以来,广东省组织了有关文化体制改革的专题调研,同时发动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种改革的方案与假想。在近期的有关研讨会上,省委宣传部领导群策群力提出了改革假想,其力度之大,思路之新,得到了普遍的赞同。今年6月,广东将召开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正式开始实行新的文化体制改革,主要围绕以下思路展开:
――以理顺党政、政事、政企、事企关系为重点,建立增进产业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增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重点是理顺党政关系和政、事、企关系。党政关系是明确党委和政府在领导和管理文化中的职能分工,政、事、企关系是明确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角色分工。依照党委领导文化主要是管决策、管导向、管干部、管资产,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把文化资产经营权授与文化经营主体,明确产权关系,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政府管理文化主要是管计划布局、管法规政策、管市场秩序。经营性文化单位为生产经营主体,实行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建立行业协会等社会管理机构,加强党委、政府指点下的行业自治自律,建立文化管理社会化的有效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
――以增强文化单位的活力为目标,改变文化单位的事业机关色采过浓的性质,改革的办法是“捉住一块,扶持一块,搞活一块,放开一块”。“捉住一块”是对党的喉舌性质的文化单位主要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宣扬业务与经营业务分开,对宣扬业务部门实行事业管理,确保导向正确;同时剥离经营性资产,组建经营性公司,实行企业管理。“扶持一块”是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保证国家重点扶持,鉴戒经济管理经验建立新的事业单位情势,使扶持“养人”变成鼓励“干事”。建立社会文化基金,鼓励社会捐助,用市场经济办法扶持公益文化。“搞活一块”是具有经营能力又带有公益性质的文化单位,逐渐改制为经营性事业单位,在保持必要投入的同时,支持搞活经营管理,创造条件改制为企业。“放开一块”是对完全经营性的文化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放开发展,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以集团化建设为突破口,整合产业资源,壮大产业实力。组建和完善省级文化团体,进一步做大做强省级报业团体、广电团体、出版发行团体和电影团体。以省级团体为核心组建全省性团体,逐渐实现跨地区经营,建立全省性的广电团体。图书发行团体鉴戒国外经营方式,建立集中配送、跨地区设点的文化产品流通企业集团。推动各团体间建立产业联合体,实现跨行业联合经营,增进广播电视融会,支持和鼓励传媒业与娱乐业联合。在此基础上构建更大范围的全省性文化产业团体。
――建立增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材管理体制。大力培养既懂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管理者,构成一批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培养精通某一领域、能把知识转化为文化生产力的拔尖人材,培养掌握文化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文化职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