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胃病最快速简单,中医辨证很快见效
治疗胃病,辨证分三类证候处理:
一、胃寒痛
(1)毕澄茄散。《扁鹊心书》中治胃寒有积滞。药物:毕澄茄15-24g,良姜15-24g,肉桂6g,厚朴15g,陈皮15g,公丁香9g,桔梗9-15g,三棱6g,香附15g,甘草9g。加减法:证属阴黄者加茵陈60-g;大便秘结加酒军6-9g;膈下及两胁冷胀痛,思热饮者,加吴茱萸30-60g;胃痛轻微者可以减少三棱2-3g。
(2)理中汤加味。治胃寒食少。药物:白术15g,党参15g,砂仁9g,白蔻仁6g,胡椒3g,甘草9g,甘姜9g。水煎温服,日三次。其中砂仁、白蔻、胡椒三味药研细末,饭后温开水吞送。
(3)白通汤。《伤寒论》中以治胃寒积水。药物:干姜30g,附子24-36g,葱白7根。注意:姜附以武火先煎一小时,尝一滴不麻嘴后,再加葱煮一刻钟,每服ml,日三次。
(4)备急丸加肉桂方。《千金要方》中以治寒甚停饮剧痛。药物:大黄、干姜各60g,肉桂、巴豆霜各30g。四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丸重0.1g)每次服6粒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5)补一落口舒。《中藏经》中以治气滞,血瘀、食积。药物:广木香,莪术各g,干漆炭30g。(装破罐内火叚尽烟)共为细末,过目筛后,米糊为丸如黄豆大(每丸重0.15g)。每次服4-5粒,日服三次,温开水送服。
二、胃热痛
(1)黄连荜拨汤。以治胃热微痛。药物:黄连9g,荜拨3g,白芍15g,生甘草9g。水煎,日服4次,每次80-ml。
(2)海沫石丸。以治饮酒,食炸。药物:火硝,明矾各等分,同炒和匀,共研细末。米糊为丸如黄豆大(每丸重约0.15g)每次服5-6丸,日三次。注意:火硝加温,会发生火焰,事前准备食醋一碗,必要时口含醋焠火,可灭其焰。续再炒再焠及复四、五次为度。
(3)清中汤。《统旨方》中以治胃中大热作痛。药物:黄连6g,炒栀子、陈皮、茯苓、法夏各9g,制香附6g,甘草、草蔻仁各3g。水煎温服,每服ml,日三次。
(4)万病紫苑丸。《六科证治准绳》中以治胃痛挟热。药物:紫苑、节菖蒲、吴萸、茯苓、黄连各30g,皂荚、干姜、桂枝、川椒、人参、巴豆霜各15g,川乌9-15g(炮)。共研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丸约重0.1g)每次服六粒。以木香3g,莪术6g煎水送服,日三次。
三、胃病杂方
(1)胃出血:以大黄炭、田三七各等分研细末。每服1-1.6g,兑牛乳60ml调服,日3-4次。
(2)胃下垂:以诃子15g,砂仁9g,加入它方内。
(3)胃痛:舌质红,少苔。药物:百合30g,台乌6g,香附9g,焦三楂9g。水煎温服。每服ml,日二次。
(4)胃酸不足:鸡内金、侧耳根、乌梅肉(醋浸4小时去核)各等分。共研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丸约重0.1g)每次服8-10粒,日服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
(5)胃酸过多:吴萸、干姜、砂仁、大腹皮、酒军、川芎、香附各g,黄连、山楂、神曲各g,小苏打,鸡内金各g。共研细末,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6-8粒,日服3次,饭前十分钟服。
(6)木香化滞汤。《内外伤辨惑论》中以治郁怒食滞结于中脘,腹微痛,心下痞满。药物:广木香6g,陈皮4g,柴胡6g,枳实4g,当归4g,红花2g,半夏9g,炙甘草4g。水煎服。如舌苔厚腻者去建曲加草果6g。
(7)木香生化汤以治产后郁怒气逆,胸膈满闷。药物:川芎6g,当归15g,陈皮2g,炮姜2g,广木香1g(为末兑)。水煎分二次服。
(8)木香匀气散。《医宗必读》中以治气逆为病,寒温气滞,脘腹胀痛。药物:广木香、白蔻仁、丁香、檀香各6g,广藿香15g,缩砂仁9g,炙甘草9g。以水浸泡半小时先武火后文火煎25分钟,取汁再煎,每日温服二次。
四、中医穴位根....治方法
中医穴位贴可根.治胃炎症状,依据患者的不同症状,一症一方现配药贴,针对穴位直接贴上。
穴位贴机理:佛医除病讲究辨症施医,断除根源,对于胃炎,根本的病因在于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中医中草药药贴,外贴神阙穴,有效成份通过经络传导直达病变部位,避免了对胃壁的刺激和吸收率低。
每个人的胃炎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依据患者的不同症状,一症一方.仅供参考
教你如何健脾养胃
跟养生老师学习专业的养胃等养生知识,让你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
↓↓↓↓长按识别白癜风如何治疗白癜风身上复发该要怎么办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