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主动脉瓣狭窄者的福
人的心脏就像是一个发动机,分为四个腔,分别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腔静脉相当于输入的管路,与右心相连,主动脉相当于输出的管路,与左心室相通。心脏瓣膜就相当于连接各心腔与血管间的“阀门”,主动脉瓣就是连接左心室与主动脉间的阀门。阀门打不开或者关不严(对应着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就会导致发动机工作失常,机器劳损,动力下降,造成心功能衰竭的表现,也就是临床上的心脏瓣膜病。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趋势,老年瓣膜退行性病变发病率不断增加,其中主动脉瓣狭窄已逐渐成为这一人群最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对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曾经是唯一可以延长生命的治疗手段,但老年患者常因高龄、体质弱、病变重或合并其它疾病而禁忌手术。发达国家的统计表明,约1/3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因为手术风险高或有禁忌症而无法接受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对于这些高危或有心外科手术禁忌的患者,现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则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TAVI最早开始于年。新近研究表明,对不能手术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I与药物治疗相比可降低病死率46%,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TAVI该技术通过股动脉送入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恢复瓣膜功能。手术无需开胸,因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TAVI主要的适应证为:1、有症状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瓣膜口面积<1cm2);2、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EuroSCORE)≥20%或美国胸外科学会危险(STS)评分≥10%;3、解剖上适合TAVI的患者(主要为主动脉瓣环内径、外周动脉内径在合适的范围内)。
成功完成TAVI需要心内、心外、麻醉、超声、放射、护理、手术室等多个团队共同努力合作。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建立右股动脉的血管通路;2、直头导丝跨主动脉瓣;3、右心室起搏达到~次/分;4、主动脉瓣球囊扩张;5、瓣膜置入;6、撤出输送系统后造影。
TAVI成功的基本要素有两点:1、瓣膜尺寸的选择,这个尺寸需要整个团队来共同完成,尤其是需要做CT的医师、超声科以及心内科医师反复酝酿如何测量,特别是在CT上测量最科学、最准确;2、合适的投影体位。这个体位需要保证植入装置与升主动脉保持平行。
TAVI手术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有一定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传导阻滞、瓣周瘘、脑卒中、冠脉阻塞、心肌梗死和动脉穿刺并发症,所以在术前应该详细的评估手术风险,实施过程中需要心脏内科、外科、医学影像科、麻醉科和重症监护等多科室协作,事先制定周密的诊治计划。
我院心内科今年已开始着手准备TAVI技术,相信随着瓣膜支架的研发运用和临床医生的经验积累,对于那些因为年龄大、体质弱、病变重、合并疾病等禁忌,无法耐受心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新的介入心脏瓣膜置入术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治疗手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