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平原的历史沧桑与宝鸡峡工程的奇迹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渭北平原,古称关中道,素有“陕西粮仓”之称,然而,这片土地的肥沃与干旱之痛并存。在渭河两岸,庄稼青翠,人烟稠密,但渭北平原的北部地区,尤其是渭北旱塬,却是一片荒凉之地。尽管这里一马平川,土地肥沃,但在少雨的年份里,却饱受干旱之苦,人们生活困顿,甚至饿死者众多。

回溯至民国十八年,陕西大旱席卷而来,渭北平原首当其冲,成为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扶风县志记载,令人痛心的统计数字显示,扶风县受灾人口高达人,其中饿死者多达人,另有人外逃。许多村庄空无一人,家族血脉断绝,从此成了绝户。

然而,在这片受灾最严重的土地上,人们的希望从未熄灭。民国十八年,渭北旱塬的灾民们在等待着施粥的救济。

解放后的渭北平原,红旗飘扬,人民当家做主,不再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但缺水的困境并未得到改善。五十年代末期,就连讨饭的外地人也不愿意留在这里,因为这里的缺水问题比缺粮更加严重。

然而,渭北平原的命运在宝鸡峡工程上发生了转折。宝鸡峡位于陕西的八百里秦川最西端,是渭河的峡口,这里的地理环境十分适合水利工程的修建。几百年来,仁人志士一直梦想着在这里修建一座拦河大坝,改变渭北平原的干旱命运。

民国时期,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率领水利专家前往宝鸡峡考察,设计了可行的方案。然而,由于当时国家动荡不安,工程未能实施。直到解放后,宝鸡峡工程再次被提上日程,但由于国家财政困难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工程一直搁浅。

直到年,宝鸡峡工程正式动工,到了年,大坝初步建成,但由于后续工程量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不得不停工。直到年,中央批准了宝鸡峡工程,全省人民齐心协力,特别是渭北十三县的人民,竭尽全力,终于在年工程建成通水。渭北平原终于告别了千百年来的“靠天吃饭”的历史,迎来了不再为水发愁的日子。

在宝鸡峡工程的建设中,有一位功勋卓越的领导人李瑞山同志功不可没。李瑞山同志出生于年,参加革命后一直致力于农村工作,在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年,宝鸡峡工程通水庆典,标志着渭北平原从此脱离了干旱的威胁。

然而,功成名就之后,李瑞山同志仍然心系渭北人民。他不辞辛劳地到工地视察,为工程的顺利进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吕祖尧同志作为工程总指挥,更是日夜奋战,以军令如山的态度,带领工程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个伟大的工程。

年,宝鸡峡工程胜利通水,渭北平原迎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渭北的人民从此告别了饱受干旱之苦的日子,旱塬变成了绿洲。

然而,历史长河中,伟大的人物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李瑞山同志因心脏病于年在北京去世,吕祖尧同志因冠心病于年在西安去世。然而,他们为渭北人民、为宝鸡峡工程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他们的故事,是渭北平原的一座丰碑,是渭北人民的骄傲。

欢迎评论留言、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znwwh.com/hbwh/1484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