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平原县乡村振兴出圈

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6日讯25日,德州市召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八场——平原县专场。平原县副县长赵玉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平原分局相关负责人出席发布会,介绍了平原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近年来,平原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大目标,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先后荣获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全省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40多项,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全省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等10个省级以上涉农会议在平原召开,粮食全链条节粮减损、农产品质量安全、“吨半粮”创建等20多项工作实现“出圈出彩”。发挥党建引领“凝聚力”,打造乡村振兴堡垒平原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一是全域建设区域党建共同体。成立县委党建共同体工委,将个行政村合并为65个党建共同体,一共同体一品牌建设,以强带弱、以大带小,重塑农村发展新路径。二是持续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机制,成立兴园、晨彩、幸福万家等10个强村共富公司和5家共富工坊,以“组织力量+市场手段”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三是探索乡村善治新模式。探索办好群众事的民事民议、民事民管、民事民提、民事民办“四民”乡村治理模式,构建了乡村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优化农业产业“保障力”,夯实乡村振兴根基平原县将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建立了“1+2+3”发展格局。“1”,即夯实农产品保供基础。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超过20亿斤,实现十九连丰;蔬菜种植产量万吨;保有规模化养殖场余处,专业户0余家,年出栏生猪55万头,肉蛋奶15万吨。“2”,即搭建两大平台。一是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投资亿元、占地1.1万亩,作为省部共建、市县联动项目,积极推进建设、加速项目招引,数字农业示范、同福德州一二三产融合、山东乡村振兴实践研究院等多个项目落户园区。二是军粮食品产业园,一期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二期年底前建成投用,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3”,即培植三类产业。一是玉米链,做强福洋生物、宜瑞安2大龙头企业引领的玉米深加工产业;二是啤酒链,做优覆盖青岛啤酒、盛堡啤酒等生产企业及申东装备、高森制罐等设备制造企业的啤酒产业;三是食品链,做精屠宰、小麦加工、面食加工、休闲食品等深加工细分产业,为平原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强化人才力量“牵引力”,配强乡村振兴队伍平原县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强化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保障工作,全力为攻坚乡村振兴“聚才蓄水、储备精兵”。一是拓宽人才招引渠道。聚焦政校地企合作,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5家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推动“两院一基地”、省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等13家平台落地,招引各类重点人才33人。二是培强用好本土人才。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新型农业企业家人,高素质农民1万余人;选派10名医生到乡镇卫生院担任院长、79名城区教师下乡支教,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人才兴平35条”新政,配套制定激发乡村人才活力服务乡村振兴12条措施、科技副职管理暂行办法、农民职称评定工作方案等文件,构建起支撑人才振兴的“1+N”政策体系。同时,在县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单设乡村振兴资金,保障人才愿意来、留得住。激发乡风文明“聚合力”,走稳乡村振兴步伐平原县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乡村文明新风,用文明之花扮靓美丽乡村。一是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均到达“五有”标准,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余场次,群众满意率%。二是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文明村镇全部建成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文明一条街,绘制移风易俗文化墙,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文明户评选等文化文艺活动。三是创新开展“平原好人”新风公益基金。广泛发动仁人志士、乡贤能人捐赠善款,覆盖率已达94%,募集资金2多万元。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组织开展为老人祝寿、助学拥军等新风公益活动余场次,受益群众10余万人。汇聚生态宜居“向心力”,提升乡村振兴颜值平原县坚持把改善村居环境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突出“三个聚力”,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聚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八清零一提升”为抓手,出台《平原县“和美乡村、你我共建”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中攻坚行动实施方案》,持续开展环境整治攻坚行动,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打造美丽田园风貌。二是聚力农村基础设施提升。深入推进农村改厕行动,形成“平原改厕模式”,典型经验被省住建厅全省推广;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分散治理、连片治理工程,17处农村污水处理站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日益提升。三是聚力打造示范镇村。加快推进“双镇百村”建设,将中心镇恩城镇建设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次中心,在特色镇德原街道发展以高端装备智造、科技服务业、食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同时,“一村一策”“一村一品”打造10个中心村,形成产业有特色、环境有亮点的示范镇村。闪电新闻记者刘向阳戚冰冰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znwwh.com/hbwh/148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