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直播间TAVR治疗与挑战,内外科
二十八载“心”佳话,继往开来话“长城”。在今年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期间,由“心在线”独家承办的“第一直播间”访谈节目,在短短4天时间内共邀请了百位专家围坐圆桌,畅谈心血管领域热点话题。我们将陆续放送,与您一起重温专家们的真知灼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可以说是近几年心脏科最火热的话题,但其在临床治疗中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是采用经典的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还是选择新兴的TAVR?在第二十八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期间,医院陈茂教授、医院魏峥教授、中医院王巍教授以及首都医科医院张海波教授做客“第一直播间”,就此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访谈要点
陈茂教授
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医院魏峥教授、医院王医院张海波教授三位外科专家,共同讨论关于我国TAVR治疗与挑战。
目前,对于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治疗,TAVR技术正方兴未艾,在国际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该项技术在我国发展也很迅速。在当前发展过程中,如何充分掌握TAVR适应证,如何更好地应用TAVR使更多患者获益,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首先,和大家探讨TAVR适应证。PARTNER和HighRisk研究验证了外科手术禁忌及高危的患者是TAVR绝对适应证之一。据统计,在外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人群中,上述患者占30%~40%。那么,此类患者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大概占到多大比例?
魏峥教授
在台湾,外科手术禁忌及外科手术高危患者大约占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30%左右。此类患者多为高龄且身体虚弱者。
陈茂教授
上述比例在我国大陆地区是否存在差异?请王教授和张教授谈一谈。
王巍教授
我国尚未对此类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目前没有确切数字,但是此比例应该与外国及台湾地区没有太大差异。
张海波教授
如王教授所说,国内缺少大型的相关研究,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上述比例应该无太大差异。年年底,医院医院联合开展了一项关于老年性瓣膜病的课题,统计内外科住院的老年性瓣膜病患者及可行外科手术或手术禁忌患者的例数,该项目尚未结束,还没有得到最后结果。
陈茂教授
TAVR适应证逐步扩大,从外科手术禁忌和高危患者过渡到中危患者。年ACC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推荐,主动脉瓣狭窄且存在中等手术风险的患者行TAVR,推荐级别为IIa类。年欧洲指南指出,对于中危患者,由心脏外科和心脏内科团队协商决定,是外科手术还是TAVI更合适(I类推荐)。
作为一位内科医生,请问三位外科同行,对于评分为手术中危患者,哪些因素决定患者相对更适合或不适合行外科手术?首先请魏教授谈谈。
魏峥教授
第一,外科手术成功率;第二,身体其他器官功能状态,如肺功能等。此外,现阶段手术材料是自费,经济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目前,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成功率逐步提高。根据国外资料及国内经验,中危患者会逐渐采用TAVR模式。
陈茂教授
魏教授,医院,对于70岁以上的中危患者,有多大可能性行SAVR或TAVR?
魏峥教授
从实际经验来看,超过一半以上行TAVR,大概20%患者接受SAVR。
陈茂教授
请问王教授,推荐中危患者行TAVR或SAVR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王巍教授
自从国外年开展第1例TAVR以来,该技术已经发展了15年。随着器械的改进以及术者操作技术提高,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效果越来越好,手术适应证也扩大到中低危患者。但中国大陆地区还是采用TAVR第一代产品,毋庸置疑,我们可能面临很多并发症,所以对中危患者要慎重考虑。当然,随着经验的积累及器械的改善,TAVR技术的发展势头势不可挡。
年9月医院成立了结构性心脏病中心,治疗管理瓣膜病、先心病等。我们有内科、外科医生等组成的团队,对患者是否适合行TAVR等问题逐一讨论。积累经验到现在,对TAVR认识更加深入。
陈茂教授
从外科医生的角度看,二叶式主动脉瓣有无特殊性,外科处理操作上对二叶瓣和三叶瓣有无特殊要求,很多TAVR介入医生表示二叶瓣需要特别处理,真的有这种必要吗?还是说的确是技术上的问题,请张教授为我们解答。
张海波教授
二叶式主动脉瓣在外科不少见。二叶式主动脉瓣外科手术和三叶瓣有不同的地方。行二叶瓣换瓣手术时,测量瓣环径比三叶瓣相对困难一些,特别是真性二叶瓣,瓣膜撑开时很难达到圆形,多为椭圆形。在这种情况下,行TAVR时支架中的生物瓣不易百分之百展开,造成生物瓣的功能差异,如关闭不全、瓣周漏等。另外,二叶畸形选择瓣膜时与三叶瓣不同,二叶瓣若按照CT计算出来的结果,瓣膜径可能偏大。
除此之外,与三叶瓣不同,外科医生往往中科医院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