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勇士三军医大百人赴非抗击埃博拉
?
勇士出征,请一定平安归来!“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壮我军威,扬我国威。”昨天,以第三军医大学为主体、加强沈阳军区部分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代表中国政府和军队从重庆启程前往利比里亚,新建一所张床位的埃博拉出血热诊疗中心,帮助利比里亚防控埃博拉疫情。
人来自第三军医大学,其中大部分是重庆籍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成建制派驻他国的最大规模医疗队,首批任务时间预计2个月。援利医疗队队长王云贵介绍,医疗队共有人,其中人来自第三军医大学,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是重庆籍,在重庆工作生活,还有51人来自沈阳军区。担起抗埃重任他们接令挺身而出援利医疗队队长王云贵表示,这人中,有的刚回到家乡与父母团聚,有的正带着妻儿在异地出游,他们接到命令后均第一时间归队。赶赴利比里亚,担负起抗击埃博拉的重任,这些医疗队员是代表国家的军人;但对于各自的家庭而言,他们则是儿女,是丈夫、妻子,也是父亲或母亲。黄庆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医技保障医院检验科的医生,7个月前,他成为一名父亲。申请加入援利医疗队,他甚至来不及与家人商量。钟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治疗一组医生
接到援利任务通知时,钟华正在同事的办公室。由于69岁的母亲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即将进行第二次瓣膜置换手术,钟华正在咨询手术意见。挂断电话后,她直接返回科室,提出援非申请。“你母亲的手术怎么办?”当时,很多人问了这个问题。母亲的手术需进行7小时左右,作为家中独女,钟华不放心在没有子女保障的前提下,让母亲进入手术室,“我是一名军人,危急时刻领命,这是天职。要去利比里亚,手术只能延期。”
医院吴昊
39岁,是个10岁孩子的父亲,此次出征,担任医疗队副队长兼医疗组组长。曾参加过年的“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援任务。
沈阳军区医院王亚平
10年前,王亚平曾执行军区第三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任务。维和期间,她感染了疟疾。归国后,病情经治疗虽得到有效控制,但因药物伤害,致使肾功能受损。面对亲人的劝阻,她笑称身上小病不算啥。
医院李静
42岁,她出生于山西阳泉一个军人世家,有着24年的军龄,14岁的女儿正在上初三。“第一次打电话给公公、婆婆时,我听到电话那头婆婆的哭声,公公哽咽好一会儿不说话。大约过了几分钟,公公说:去吧,注意安全,和大家团结一心,攻克抗埃斗争中的一切困难。”
登车前,亲人离别的一幕令人动容。白发苍苍的老人杵着拐杖来为儿子送行;妻子抱来嗷嗷待哺的婴儿,希望他能在父亲怀里多待一会……下个月是妻子冯欢的预产期,钱德慧即将赶赴利比里亚执行任务,将无法见证孩子的出世。“孩子,爸爸就要远行了,等我完成了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再回来亲亲你!”钱德慧一边念叨,一边把脸轻轻的贴在妻子隆起的肚子上。方涛行军包上,贴着的“最能干的老公”的奖状。
“还早呢!”妻子李灿静拉着方涛不让他下车,留着他静静的依偎在车里。集合了,方涛背着行军包站在队伍中,战友们才发现在他行军包上,贴着一张特殊的奖状,上面写着“最能干的老公”几个醒目的黑体字。
临行别离,拥抱,是他们对亲人的承诺;眼泪,是亲人对他们的牵挂。没有人会认为他们软弱,因为那一双双红红的眼眶,早已映出了他们的坚强。
第三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利医疗队誓师大会上,医疗队队员在队旗上签名。
送行的人们挥手告别。
在《大爱天下》的歌声中,医疗队乘坐的车队,在战友们整齐庄严的军礼中,缓缓地驶出营区,前往江北国际机场。
埃博拉,全球谈之色变,退而远之。但他们,因为穿起这身军装,因为责任和使命,因为那颗医者仁心,离别至亲,远离家乡,直面埃博拉,勇敢出击!名勇士,一个也不能少!平安归来!!祝福~
(记者王珊赵君辉图/重庆晨报记者胡杰甘侠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