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的经验
哈哈今天排版有点不一样。陪我们家弟弟参加科学会的活动,等他的时候,咖啡馆连不上网,第一次pages里面写完拷过来。
我上周无意中翻了一眼我们家弟弟的语文书,真是忍不住皱眉。
以前提过,对我们的语文教育不是很满意,今天就具体来聊一聊语文学习。
我不是老师也不是教育专家,但是从应用角度,我差不多大学毕业就一直自由身份写稿件,要通过写写东西养活自己甚至养家对我来说也是很容易的。中间因为创业,很长时间没有给媒体供稿,一旦重新开始也很容易就获得认可。但是让我去考语文,我确实是考不出好分数的。
大家平时对于语文说重视又不重视,说不重视又太重视。
有一个很贵的机构,我以前跟大家说过,贵的机构贵在分享理念。那个机构有一个观念,很多家庭每天逼孩子很辛苦地练一小时钢琴,为什么不让孩子练习一个小时的写作,是不是更有用?听过这个问题的人,都觉得自己的思路开了一扇窗。
所以作为应试的语文,大家看得太重了。作为应用的语文,大家看得太轻了。
大家就想想,到今天,工作岗位上,对于大多数人,是有很深的古文底子更厉害,还是随手写一小段漂亮的朋友圈分享更重要。几段阅读理解不丢分更重要,还是博览群书更重要。是感怀抒发的价值更大,还是清晰地表达事理价值更大。
大多数家庭对于语文学习的意识,远远低于英语学习的意识。以及体育,以及艺术。
中国的孩子学不好语文,一方面是因为语文包含了太多的意识形态传输的任务,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就是刷题家出来的家长,对于人文教育的重视和理解不够。
先跟大家分享,现在的小朋友语文学习有三个背景:
1、我们家哥哥的语文课本是沪教版,弟弟的语文课本是人教版。恰好就在他们中间改教材了。人教版比沪教版难很多。具体难在哪里呢?我看过很多文章都没有说清楚过。但是我们语文老师跟我说,人教版特别注重体验,就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要写你的感官体验。
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这“流泻”一词也用得太做作了。
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这句写得好突兀。
2、语文这两年越来越受重视。语文在升学路径上,有一个古诗词大赛,要成为桂冠少年,哈哈,因为是桂冠汤圆赞助的。我们弟弟幼儿园背了很多古诗,目标就是桂冠少年。但是说实话,成不成桂冠少年,真的还是看家庭的。我们家比较现代,不古典,孩子做不了桂冠少年。
3、这个是我听说,还没有求证过。说语文的古文比例会大幅增加。
我自己对于语文教育是这样理解的:
1、最底层的是识字,写字。其实常用字基本上到了三年级我觉得就差不多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家哥哥二年级开始写日记,一开始都是很短的篇幅,三年级开始,就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这就够了。我们家哥哥甚至三年级都开始写科幻小说。说明基础字词是够用的。小朋友幼儿园就可以开始认字,《四五快读》是非常好的教材,大家买来每天把孩子抱在腿上,反反复复地指读。第一本学完,88个字就会了。第二本读完,孩子就可以自己看绘本了。三四本读完,孩子就可以自己看一些儿童读物了。五六本读完,孩子可以看郑渊洁哈利波特了。这是我认为比较科学的启蒙方法,从高频字词入手。
2、拼音要不要学?要的,但是大家一定要理解拼音是什么。拼音不是必须要学的。我自己就没有学过拼音。我爸妈当年算是很鸡娃的。但是他们忘记要鸡拼音了。拼音小学是可以混过去的。因为一旦度过一年级痛苦期,后面拼音反正猜也能猜个大概。很多家长幼儿园要给孩子报拼音班,我觉得其实没有什么必要。一年级考一百分说明不了什么。拼音是一个工具,就是小朋友在进入独立阅读的时候,大家有没有买过那种书,就是整本都是拼音的注音读物。这样小朋友感觉可以有个辅助,不懂的字可以看拼音。但是我们家弟弟没有经历那个阶段。再说了,现在的app教点拼音实在是太容易了。所以大家不要对拼音有执念。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拼音跟音标都是可学可不学的。
3、人教版比沪教版更重视的感官体验的部分。这真是莫名其妙。我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孩子花那么多时间学习这个。我其实看这个课文,我特么就没看懂!不知所云。我们的孩子,中文学习,最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理性,是逻辑。是讲清楚一个想法一件事。这比他能不能把他同学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描写得生动,更重要。所以语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也是我花了很多钱的机构分享的,我们今天的孩子,语文学习太文学了。中文系毕业的语文老师,让孩子们在文学路上走太远了。孩子们根本就不是必须知道,红楼梦某一段描写得多美,也不需要知道,某一段文字的心理描写有多生动。大多数的孩子,不是要成为文学家的。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堆砌那么多词藻,那都是我中学做的事情。一直到我真正开始写东西赚钱了,客户要为我写的东西付费了,我才知道,用堆砌词藻来掩盖思想空洞,是我们中文教育特别大的坑。
全国教材的问题就是这个,上海的小孩读这种课文一脸懵。
4、当然,我不是专业的语文老师出身。我换角度思考,理解语文教育会不会有一种这样的情况,例如孩子小的时候重体验,因为那个时候重理性不一定能懂。先从直觉入手,慢慢开始进行逻辑思考。一直到我看到国外孩子的写作书。这是一本启蒙写作书。我一直放在家里自己看。因为这不是有个公号嘛,我准备抽时间翻译给大家分享。大家可以看一下“正常”的写作课程应该是要解决什么事情?要解决reflecting和recording。也是我一直说的,孩子只要愿意写,就非常棒,就要鼓励他们写下去,小小的一首诗,长长的连载,只要他说他要写,他就是天才。比写得怎样重要一百倍的是,愿意写,总有东西可以写。
5、我们现在中文教育最大的三个问题,一个是意识形态,一个是师资理念,一个是应试。一旦应试,很多学科就变得很尴尬。像现在体育进中考,就被搞得让人哭笑不得。但是,以前没有体育中考的时候是不是也是有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运动?教育拼到后来就是拼理念。大多数家长都是以应试角度去看语文这门学科的,幼升小鸡拼音,小升初鸡古文。我们家小朋友我是不给他盯默写的。哈哈反正我改名字了,老师认不出我,我现在可以横着走。我是觉得我家弟弟都可以写连载了,干嘛还要盯默写啊,没有意义啊。那些字词有些生僻到我都觉得难。阅读理解刷题我更不会搞了。但是孩子总归要考试对不对,我们有个体制外转体制内的妈妈,我预警过她了,你们语文肯定跟不上的,她不相信。后来我跟她说,你作文背啊,背个五篇十篇。我们弟弟作文都拿优的。她说她觉得这太不对了。是不对啊,但是,又是一个人家说的很开脑洞的一句话,应试本质上就是一种作弊。人家都作弊,你作不作弊?
这篇课文我自己都没看懂。娃上课应该也没听进去。
6、我自己弄,是这样的思路。且给大家参考。
幼儿园启蒙的时候,四五快读,识点字。背点古诗文,但古诗文个人感觉不如笠翁对韵,跟小朋友手拍手念。四五快读一两本之后可以开始让他自己看点小读物。选读物是技术活,通常建议给他们看系列读物。简单重复的一本本,会让小朋友看起来没有什么压力,比较有成就感。
介绍很多遍了,链接发给大家。
个人觉得拼音班,写字班什么的都不要报了。
自己识识字。真是一套很好的书。
建议爸爸妈妈先看一下书前面的介绍,对于小朋友认识汉字的方法会理解得更深一些。
如果不是为了考试,真的没必要盯他写字的正确率。可以提醒,但不苛责。
这些孩子长大以后都是电脑打字。
不提考试,提起来这个就没底了。
二年级开始尝试写点东西,随便什么东西,写出来就盛赞。
不会很勉强的,小孩写东西,跟画画一样,天然赞。
很多家长的品位有问题,看不出小朋友写东西的创意奇特。
好词好句的积累是一件很无聊的事。
理论上收集好词好句是可以找本名著做整本摘抄的,例如西游记每一章最后那首诗。
真要收集好词好句,网上有的是,还为你分门别类了。
好词好句本就很造作。
说造作是因为收集的都是词藻。
我们弟弟昨天写乐高的作文,问我可不可以写“姿态万千”,我说你就写“品种很多”“款式很多”“花样很多“,但是我们弟弟最后作文还是写了”姿态万千“。我发现小学生特别爱用这个词。大家家里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很爱用这个词。这是很典型的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它让孩子在写作的时候,脑子里重要的意识被”用词漂亮不漂亮“这件事占据。反而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的真实想法的表达。
其实我们不应该建议小朋友收集好词好句。我们不如建议他们随身备一个创意笔记。把灵光一现的好想法记录下来。那些才是金子,会发光的。
三到五年级,是阅读量和创作能力打基础的时候。
务必以兴趣为主。
务必养成好的输入习惯。
务必练习输出。
务必做困难而正确的事,在浩瀚的阅读大海里,淘到一点金。
而不是饭来张口型的学习。
阅读理解的那些技巧,是以损失整体性阅读的宏观格局和视角为前提的。
不刷阅读理解题。
务必通过自己的写作来领悟怎么写,写作无非就四个字“越写越有”。
初中的时候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阅读的风格,写作的风格。
中文的风格。
至于考试,大家可以自己选择:
1、长期跟着老师做头部好学生,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在“写字”“工整”“阅读理解刷题””应试作文“上面。可是时间浪费掉了。否则这点时间看看闲书,玩耍玩耍,运动运动,多好。
2、另外一个我觉得还不错的策略就是,始终让自己成绩勉强跟得上,但是不追求正确率。找比较好的老师课外辅导。什么是比较好的老师?语文辅导有两种,一种叫做大语文,其实是人文课。一种是应试。应试的辅导,是可以增加效率的。也就是平时我们可能要每天花2个小时搞语文这么麻烦的事情,搞得对于中文兴趣全无。也可以平时就勉强跟,成绩soso,但是课外找专门的老师纯应试点播。现在双减,这个策略有点难,但是心诚则灵。
英语和中文,这种语言的学习,其实到了初中以后,就应该有分化。
个人认为就应该分化成选修课。
因为语言学到后面,其实实用性是不大的。
有些有兴趣、文学天赋高的孩子,可以继续强化下去。
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
中文这门学科应该分化出去,历史,地理,各种社会学人类学。
我们现在读完通史的小朋友人数,远远不如读四大名著的孩子多。
这是不对的。
语言学习还有一种很棒的方法。
但是体制内的小朋友不太接触得到。
那就是翻译学习法。
我前两天分享过我朋友家小孩去瑞士,语文课就是翻译诗歌。
前阵子听前滩妈妈(哈哈!这title)说他们学校也是翻译来翻译去。
黄磊还是哪个明星的女儿不是还出了一本翻译的出版物嘛,那其实是人家国际学校的功课,拿来就做了一个作品。好的教育,真的是轻轻松松毫不费力。
以前推荐过一个app多邻国的,但是我们哥哥的德语老师说这个app倒闭了,下不了了,大家可以试试看。多邻国学外语的逻辑,一开始是让你选择双向语言的。例如我们哥哥学西班牙语,就用英语模式学,弟弟用中文模式学。老师教的德语是用英语逻辑教的,我们哥哥自己又用中文逻辑练习。
所以大家家里小朋友上的语文课,从深度和广度,爸爸妈妈不妨自己在脑子里面过一下。过了,就会发现,人间不值得为成绩竭斯底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