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外科创同日单中心介入瓣中瓣植入术全
9月11日,西安医院心血管外科闫炀主任团队正式启动“球扩式介入瓣中瓣”临床试验。该种介入瓣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介入性瓣中瓣。手术采用介入+微创方式,经多种不同入路(即股动脉、心尖、右侧腋下切口+右心房、颈内静脉),为五位患者顺利实施三个不同瓣位(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介入瓣中瓣植入手术,创下了我国同日单中心介入瓣中瓣植入术新纪录。我院心血管外科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该研究项目的参加单位。此组病例手术的成功开展,再次证明了我院在介入瓣中瓣领域的强大实力。
近几年,国内每年生物瓣临床应用超过2万例。然而,所有生物瓣都存在耐久性问题。极少数生物瓣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衰败,而大多数瓣衰败发生于术后20年左右。一旦瓣衰败或失功能,就需要二次手术,再次进行外科生物瓣置换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远远高于首次瓣膜置换手术者。由于第一次手术时使用生物瓣的患者年龄基本都在55岁以上,对于高龄患者来说,二次手术风险高、创伤大、难以耐受。而介入式“瓣中瓣”技术可以使这类患者免于再次开胸及体外循环的并发症,不仅减小创伤、降低手术风险,而且开辟了心血管外科微创治疗的新路径,为生物瓣毁损患者带来福音。但是介入瓣中瓣手术技术不同于首次行介入瓣手术的患者,由于瓣膜及瓣位多样性和首次手术后再次植入的复杂性,介入瓣中瓣手术难度远大于国内已常规开展的主动脉瓣膜介入手术,因此往往需要外科医生采取多种植入路径来完成。为成功实施手术,闫炀主任、李勇新教授术前带领团队细致充分的评估,通过心脏CTA、心动超声等影像学资料,精心设计手术入路和方案,同时完善了各种应急预案。对于5例患者,分别设计了四种不同植入路径,1例经颈内静脉入路、1例经股动脉、2例经心尖、1例经右侧腋下切口右心房入路完成手术。病例1经颈内静脉三尖瓣瓣中瓣
患者,69岁,既往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植入HANCOCKII29#瓣膜一枚。STS评分11.75%,属于外科换瓣手术高风险患者。术前心脏超声示:原三尖瓣生物瓣衰败,瓣叶脱垂,三尖瓣轻度狭窄并中量返流。术前详尽评估,经股静脉入路同轴性不理想,故术中选择经右颈内静脉途径植入27#Renato球扩式瓣中瓣,释放成功后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瓣中及瓣周返流,平均跨瓣压差2.8mmHg。该例手术的入路方式也是国内开展的第3例。
经颈内静脉入路三尖瓣瓣中瓣释放
术后右室造影无返流
病例2经右心房三尖瓣瓣中瓣
患者,68岁,既往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三尖瓣位植入佰仁思29#瓣膜一枚。STS评分9.69%,属于外科换瓣手术高风险患者。术前心脏超声示:原三尖瓣生物瓣大量返流。术前详尽评估,经股静脉入路同轴性不理想,且右颈内静脉既往由于患者已做过两次手术存在瘢痕狭窄,故术中选择右侧腋下小切口途径,通过右心房穿刺植入27#Renato球扩式瓣中瓣,释放成功后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瓣中及瓣周返流,平均跨瓣压差0.5mmHg。该例手术的入路方式也是国内开展的第2例。
术前造影大量返流
经腋下右房入路三尖瓣瓣中瓣释放
病例3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
患者,78岁,既往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植入HANCOCKII27#瓣膜一枚。STS评分26.93%,属于外科换瓣手术极高风险患者。术前心脏超声示:原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瓣叶明显增厚、变形,关闭极差,可见大量返流。术前充分评估,经心尖途径植入25#Renato球扩式瓣中瓣,位置极佳,无明显瓣中及瓣周返流,平均跨瓣压差2.6mmHg。
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释放
术后造影未见返流
病例4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
患者,60岁,既往行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植入HANCOCKII25#瓣膜一枚。STS评分8.18%,属于外科换瓣手术高风险患者。术前心脏超声显示原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瓣叶明显脱垂,关闭极差,大量反流。术前充分评估,经心尖途径植入23#Renato球扩式瓣中瓣,释放成功后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瓣中及瓣周返流,平均跨瓣压差2.6mmHg。
经心尖二尖瓣瓣中瓣释放
术后左室造影无返流
病例5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瓣中瓣
患者,71岁,胸痛、气短半年,近一月加重,既往行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植入HANCOCKII21#瓣膜。术前心脏超声示:主动脉瓣生物瓣衰败,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中度关闭不全,峰值流速3.8m/s,平均跨瓣压差23mmHg。STS评分8.%,属于外科换瓣手术高风险患者。术中经股动脉途径植入19#Renato球扩式瓣中瓣,释放成功后瓣膜功能良好,冠脉开口通畅。峰值流速降至2.5m/s,平均跨瓣压差降至12mmHg。
经股动脉入路主动脉瓣中瓣释放
术后造影无返流
五例手术共历时10小时。在麻醉手术部、介入手术室、心动超声室的默契配合下,五位患者均按照既定方案,采取不同入路,X线准确定位,导管精确到位,瓣膜精准释放,顺利完成瓣膜置换手术。术后6小时内5位患者全部撤离呼吸机,第二天均转回普通病房行进一步康复治疗,心动超声检查均提示新瓣膜功能良好,无返流,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在闫炀主任的带领下,创新突破,敢想敢干敢为先,将“安全、微创、快康复”的理念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实现微创心脏外科的跨越式发展。截至目前,团队已完成介入瓣膜置换术逾百例,治愈率98%以上,为众多高龄且外科常规开胸风险高的生物瓣损毁的患者带来新希望。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新时代,心外人将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开拓进取,勇攀高峰,用实际行动奋力谱写心血管外科发展新篇章!作者:刘倩王飞扬编辑:王美英审核:王睿-End-
肿瘤内科郭卉教授团队在Cell子刊TrendsinCellBiology发文
一图了解暑期工作会议书记讲话
要闻
交大一附院一周新闻回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