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平原县城皖北太和近几年发展现状如何
安徽省太和县是皖北地区的一个普通县城,不过这里地处平原,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和周边县城一样自古都是以农业为主,而且商贸发达,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市场,但说起来也并不普通。
首先,这里地方面积不小:南北长54.6公里,东西宽45.0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这个大小差不多和深圳相当。而且,这里自古农业发达,现有耕地万亩。而且都是平原地形为主,适合春秋耕种,产粮高,各种农副产品也非常丰富。发展至今,这里已经拥有人口万人,这个数量虽然跟临泉县相比还有差距,但是也算是人口大县了,平原地区人口的分布也相对密集。现辖31个乡镇和1个管理区。
那么,最近几年,太和县发展的现状又如何呢?
先看经济,年,太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亿元,成为阜阳市唯一一个进入全省县域经济总量前10的县,也是皖北地区仅有的两个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之一。
年,太和县完成生产总值.7亿元,增长7.3%;总量突破亿元大关,位次稳居全市第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4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9.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再看招商引资。年以来,太和县全面落实推进招商引资,截至目前,太和县共上报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个,总投资.3亿元,包括投资享融生物江淮国际医药产业园区项目德诺抗肿瘤替尼类靶向药物及呼吸道类药物原料及中间体项目,天硕金属材料年产10万吨再生精铅及深加工项目,浙江森歌电器新能源材料及退役锂离子电池绿色循环制造项目,江苏瓶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电动车锂电池生产线项目,安徽晶宫环保建材产业园项目。
城市品质也在不断提升。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全面启动。智慧管网一期工程有序实施。引江济淮地表水厂建设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引水入城工程完工,全面贯通椿樱河、文明河、友谊河等城内河道,有效改善城区排涝、水生态环境。国强路、国泰南路等10条道路建设序时推进。新建改造停车场12处,增加停车位个。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清扫保洁投入不断加大。新建改造城区公厕37座。河西路网建设稳步实施。成功承办阜阳市第三届花博会。
产业结构还在不断调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家。家企业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合作联系。启动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建设顺利推进。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30.5%,均位居全市前列。
另外,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家。16家纳入市“”龙头培育工程企业完成产值.9亿元。当地的工业化还没实现,城镇化率还是没超过70%。
乡村发展的还不错。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到村项目20个。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全年粮食总产99.2万吨。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完工。建立有效机制,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排查整改农村问题厕所个。改造提升水厂22处,维修养护水厂58处。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持续深化。认真落实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在当地,夏秋两季的生态风景还不错,毕竟都是雨季,雨量充沛,植被繁茂,各种绿植绿化随处可见。
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建成环保智慧管控平台。实施光明西路等7条城市道路污水管网建设。完成城区5条沟渠黑臭水体治理。整改规模以上河道四乱问题处。
当地还在尽全力融入长三角。深化与长三角地区政府、园区、产业等方面合作,先后选派三批干部到临港集团、上海松江区跟班学习。成功加盟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与上海小昆山镇签订合作协议。与江南大学等12家大院大所联合建立企业科技创新机构22家。销往长三角地区农产品62.8亿元。大力推进“双招双引”,利用地理优势来拉进和制造业发达地区的距离,积极融入大长三角也是一个趋势。
民生方面,预计,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10%。成功举办招聘会89场,提供就业岗位1.7万余个。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范围不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学前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联审联批改革顺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2%。一中新区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县职工服务中心、城市规划馆。医院新区周边征迁项目一个月内顺利完成,外界对太和营商环境的认知得到较大改善。
这样的发展态势,这样的太和县是否如你想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