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3主角戴耳钉抹发胶穿美裙,打鬼子

《亮剑3》的导演是真敢想也真敢拍呀,2都已经不忍直视了,3还是没有吸取教训。亮剑3里那女卫生员穿的尼龙丝袜和高跟鞋是认真的吗?知道二战时的尼龙丝袜有多贵吗?真实情况是因为尼龙用做空降兵的伞绳,属于战略物资!尼龙在二战时期是紧缺物资,美国独一家拥有,禁止出口,黑市的尼龙丝袜一度高达20美元一双,而那时的一克黄金约等于1.11美元。那个年代的丝袜绝对的妥妥的奢侈品呀!那时候一辆汽车才几百美元,可以想象一下一台汽车的钱能买几双尼龙丝袜?该剧的女护士每人一双丝袜。

“想当初,新一团造型差,头型油。战士们没有固定发型,最主要是缺发胶。发胶全团不到十瓶,弹力素一瓶都没有。战士们洗头只能用清水加香皂,就这样,两个人都分不到一块香皂。我去找旅长要,你猜旅长怎么说,你看我脑袋值几个钱,你就砍去拿它换发胶。你有能耐当团长,就有能耐搞发胶。得了,我等的就是这句话,不出一年,新一团啥都有了,发胶,啫喱水,弹力素。没这点家底,我敢和坂田联队比发型,做梦去吧。”

我只好替导演找些理论根据吧:发胶、衣服干净是有根据的。因为头发摸了发胶,不容易上尘,少摩擦就利于冲刺,衣服收身也减少风阻。而女兵相比男兵跑得慢,但是在穿了裙子后能更容易迈开步伐,跑得跟快,而且跑动时受风的影响会时不时地漂起来,男兵看到那跳动的身姿,更容易激发男兵的斗志,从而为打胜仗打下了结实的基础。没法再自圆其说了。总之,就是辣眼睛呀。还是看看老片如《平原游击队》什么的,找找以往的感觉吧。

国产电视剧现在问题就是太大了,偶然看了黄轩和陈赫演的那个《瞄准》,一看里面的穿着打扮就觉得好笑,陈赫那打扮太酷了,还有他的女跟班一身猎装太帅气,在刚解放的年代太吸眼球了,一看就是准备搞破坏的特务。还有那时的通讯已如此发达了,人人手持一部移动大哥大,然后就是无尽之地扮酷。而在《亮剑》第一部里,人物说话动作都有特点,如赵刚和李云龙吵架互掀桌子,最后又坐一起喝酒,非常贴地气。那时候的拍摄技术已达到最高境界了,如今却正在考验着观众的智商。

编导人员宣称:“该剧将传承史诗手法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面的做法,在情节、战争场面、炫酷动作和动感荷尔蒙的基础上,注入更多浪漫主义的英雄情怀、步步为营的指挥策略、智慧和艺术。”看到这里的宣传,真是惊到了,有浪漫主义情怀没有问题,但起码拍得也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呀。男主角戴耳钉抹发胶,女主角穿美裙涂口红,这一看就有偶像剧的既视感。

但愿以后有更多旨在还原战争场面本身的电视剧出现。英雄其实都是负隅顽抗的凡人,没有必要神话,那些捐躯赴国难的军人们,只需要真实还原,就足够让人敬佩。

观剧就像重温历史,很有教育意义。李云龙和楚云飞是战争年代正义力量的代表人物,是铁骨铮铮,铁血丹心的英雄,是赤胆忠心为人民的勇士。剑峰所指,所向披靡,面对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将生命置之度外……由此想到,胜利来之不易,但这部剧一看就是来谈恋爱过家家的,给人的感觉打跑日本人是多么的轻而易举,多么的闲庭信步,在谈情说爱中就赢得了胜利。

而在《亮剑》1中,李幼斌饰演的李云龙还是演到了大家的心里。李幼斌饰演的独立团团长李云龙没有上过黄埔军校,也没有什么文化,性格火爆看似粗鲁,但是他有勇有谋,带领的独立团常常让日军闻风丧胆,大败而归。

这部剧里的每个人物设计的也可爱,但是并没有脸谱化,人物形象很丰满,剧情也没有抗日神剧化,比较真实,百看不厌。唯一可惜的是为了避讳,原小说后半部分的文革没有拍出来。

亮剑精神是一种大无畏精神,而不是嬉笑逗骂,《亮剑》能看,一个是李云龙的性格接地气儿,不脱离群众。另外一个就是大老爷们插科打诨,非得加进去儿女情长,难道这就是吸引现在年轻人的必要桥段?

陈赓说:“再打十年二十年,中国还是中国,亡不了!”这句话的时候,多少观众和我一样是激动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是我中国军人的真实写照。精髓抄不来,八路军条件差,衣服脏,但是并不代表不讲个人卫生,李云龙的领子口哪一集不是白色的?军装是到骨子里的旧,不是洒土!

电视剧里的自己人衣服总是干净的,整洁的,板正的,更别提影视剧里演的,打完仗,身上还干净的一尘不染!苏联战争片之所以真实耐看,主要是不回避自己战士的人性,也害怕、也逃跑;细节上做的负责任,战士浑身泥土衣冠不整。

张作霖的儿子当兵都得剪板寸头,就你们的发型服饰特殊?拍抗日剧卖颜值?海报里满满的pose,你确定他们是去打仗的?有钱捐了不行吗?何必这么浪费,顶着几千块钱的抹胶发型去抗日。

现在的一部分年轻观众,把明星与演员混为一谈,长得帅的明星,有粉丝就能当演员!粉丝经济,也无可厚非,毕竟价值观不同,但是,对于这些小鲜肉,你们可以拍科幻,可以拍古装,但是,你们能不能不要翻拍经典,不要拍真实的历史,你们所拍的,简直是对经典的亵渎!总觉得现在的影视剧已经畸形了,粉丝经济和卖丑营销是两大毒瘤,这两个毒瘤不除,说不定10年后,这部《亮剑》3就是豆瓣9.9的神作!

现在的一些神剧对人的毒害太大了,让很多人觉得一发重炮的炮弹就算掉到身边只要趴下就死不了,简直就一点军事常识都不没有。现在的抗日神剧都是女的漂漂亮亮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还弄个形状,男的追求的忘乎所以。

电视里的日军几乎是不堪一击,任由我军发挥战场优势,任由我们无死角饱和攻击,任由我们一人砍翻数人,但实际情况是这些日军训练有素,战斗中相互掩护,他们的部队一旦遭遇袭击,都能迅速展开,形成单兵之间的交叉火力掩护。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我们主要靠的是伏击和袭扰。

真实情况更残酷更悲!我方都是十多不到二十的壮丁,二三十岁的大部分年轻人当班排连以上的职衔了,因为死伤多补充整编多。敌人那时的战斗一般由侦察兵报告位置地形,远的先用远程大炮轰,近一点的用小钢炮。日军作战部资料显示,原定是以一敌十的,鬼子战前在全中国派出很多间谍,派出所这个词也是鬼子发明的,真是把知己知彼做到了极致。

就是那些身经百战动作灵敏的老战士,只要稍有不注意,就会被对方击中。我们真的佩服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和战场上的协作配合技术,想要完整消灭掉他们一个连,甚至一个排都非常的艰难,他们太难打了,电视里演的什么手撕鬼子,机枪打飞机,飞刀一个穿俩,那都是无脑想像呀。

鬼子从明治维新开始从小喝牛奶,以武士道精神结合实战训练士兵,加上我方没有的先进大炮坦克,连三八大盖也是刺刀长,子弹打得远,你说这种装束如何冲锋拼刺刀?悲壮呀!我方这些一轮一轮补充上去的才十几岁的孩子,很多连敌人都没见着就牺牲了,冲锋肉博基本都是在大战场胜负已定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更显得悲壮!

听说出品方还要出三部曲,什么未来战士,星空大战,还有一个……

无枪无弹,无粮无饷,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不易!现在的抗战影视作品是在糟蹋历史,侮辱先烈,以后拍抗战电视剧应该先让导演和演员补补历史课,文化部门更应该严格审核。

让人铭记的应该是真实和悲惨,一味夸张自己的本事,只会让人心生厌恶,希望现在的抗战剧能走出来。尊重对手是英雄的气度,盲目自负是懦夫的新衣。某些已拍和即将开拍的抗日神剧们好好反思一下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znwwh.com/yfzl/138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