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治疗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脊柱最常见的畸形之一(看下图),是由脊柱节段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向侧方弯曲同时伴有椎体旋转的空间三维畸形。(你可以理解为直的铁丝发生扭曲)
脊柱侧弯早起症状不明显,大部分都是到出现明显身体畸形,变成驼背时才被发现。主要的临床表现有站立时姿态不对称,双肩不等高,弯腰时背部不对称。严重者会出现胸廓旋转畸形,表现为两侧乳房不对称,上身倾斜,躯干缩短等。
如未能及时发现或处理,部分患者脊柱侧弯会逐渐加重而导致明显畸形,严重的不仅会造成身体外观异常、脊柱运动功能障碍或骨盆倾斜后的跛行,还可因胸廓畸形而造成心、肺功能障碍,其中大部分患者存在急性或经常性的慢性腰痛。
特发性脊柱侧弯已经是青少年继视力异常、肥胖、包茎和社会心理障碍后的第5大常见病。此外,高龄产妇所生的孩子易患脊柱侧弯症。
问:有什么可以衡量的标准吗?
国外常规应用美国制造的脊柱测量结合Adams前屈实验进行普查,当前屈试验明显阳性,脊柱测量大于5度,可视为作X线片检查的指征一。
这样既能提高灵敏度与特异度,又能减少x线照射,有利于普查的推广,适用于学校常规体检中初查脊柱的畸形。
(像图中一样的姿势,然后按照下面对照,第一个是正常,第二个是可能发生脊柱侧弯的)
脊柱侧弯治疗原则:4Cobb角25°以下观察随访
13Cobb角25°~45°给予支具等非手术治疗
3Cobb角45°以上手术治疗
问:有治疗的方法吗?
如果按上图划分的话,建议如果已经发生25度以下的话还是通过下面前两种方式进行恢复比较好,后三种比较痛苦,如果还没有发生脊骨侧弯的同志,请您一定要保持个良好的坐姿!!
目前常见的几种治疗方法:
1、矫正体操法:抬高左上肢可使胸椎向左凸,能矫正胸椎向右侧弯曲;抬高左下肢可使骨盆向右倾,使腰椎向右凸,能矫正腰椎向左侧弯曲。上述两个动作同时进行,可矫正胸椎向右、腰椎向左的脊柱侧弯。2-3秒/次,10-30次/组,直至患者感到肌肉疲劳位置。矫正操每天需做1-2次。
2、姿势训练法: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着体态的挺拔和对称。此种训练需要患者常年坚持。
3、支具疗法:主要是借助外力会将侧弯的脊柱慢慢地顶回去。每天需佩戴支具23个小时,剩下的1个小时,可用作体育运动个洗澡。佩戴支具时,还应做支具内体操及姿势训练:
(1)做骨盆后倾练习,同时应做俯卧撑。
(2)做胸部收缩运动,使胸部与支具分离。
(3)做深吸气做东,是使胸部尽量向外扩张。每天应做1-2次,每次课做数分钟,支具通常需要佩戴到患者的骨骼发育成熟。
4、表面电刺激法:此法是利用能发出电刺激的仪器,对患者的背部进行电刺激,使其背部肌肉收缩,以达到矫正脊柱侧弯的目的。
5、手术疗法:脊柱侧弯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采用手术疗法。(风险较大,谨慎选择!)
6、针刀疗法:目前治疗效果比较好,风险比较小的治疗方法
针刀治疗脊柱侧弯的适应症
1主要适用于原发性脊柱侧弯,侧凸畸形胸椎曲度小于35度,胸腰段或腰段的曲度小于25度以下,年龄多在12-18岁,骨形态、结构无明显异常。
2也适用于后天获得性的脊柱侧弯,如创伤性脊柱畸形,软组织挛缩性脊柱侧弯,感染性痊愈后脊柱畸形,类风湿性、功能性脊柱畸形等。3根据颈、胸、腰段的侧弯的曲度,用针刀治疗,我们特分为以下各型:
3.1颈段弯曲者,弯曲的顶点在第一颈椎至第六颈椎之间。
3.2颈胸段弯曲者,弯曲的顶点在第七颈椎至第一胸椎之间。
3.3胸段弯曲者,弯曲的顶点在第二胸椎至第十一胸椎之间。
3.4胸腰弯曲者,弯曲的顶点在第十二胸椎至第一腰椎之间。
3.5腰段弯曲者,弯曲的顶点在第二至第四腰椎之间。
3.6腰骶弯曲者,弯曲的顶点在第五腰椎或骶骨。在腰骶段侧弯中,实际上腰椎与整个骶骨组成侧弯弧,故矫正侧弯时,一定要延伸至骶骨。4X线片显示脊柱正侧位脊柱侧弯,但无骨质破坏缺损征象,可见凸侧间隙增宽,弯侧椎间隙狭窄,及不同程度的椎体旋转,做好弯曲的曲度测量,弯曲的顶点发生在那一段,做好病历记录,以便治疗后的对比,观察治疗后的疗效。针刀治疗依据的理论根据脊柱生物力学的理论和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理论,采用针刀治疗配合手法复位,矫正畸形。1针刀治疗病人俯卧在治疗床上,定点定位,以脊柱侧弯的凸侧顶点,即椎体的棘间韧带定一点,以凹侧一侧的横突之间定一点,或代偿性脊柱侧弯S型脊柱病变的椎体后侧横突之间各定一点。一般定为8-15点,常规消毒后,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垂直刺入,切开棘间韧带,感觉手下有松动感时出针。横突之间的定点,针体与平面垂直,刀口线平行于骶棘肌,进针深度到达横突背面骨平面时先纵行横行剥离3-5刀,然后调转刀峰,使刀口线与横突平行,移动刀锋到达横突边缘,沿横突边缘横突间韧带和横突间肌切开2-3刀,施术时防止刺伤脊椎和刺入腹腔,视患者脊柱侧弯的曲度而每隔5-7天治疗一次,由上而下,直到恢复脊柱生理曲直度康复或基本好转为止。2手法复位治疗视脊柱侧突的曲度,有针刀做完后即使手法复位的,有做完第二次手术后复位的,视病情而定。2.1牵引床牵引下手法复位在牵引治疗床上做骨盆牵引,从小剂量逐渐加大重量,视病情做适当调正,在牵引状态下,一助手在凹面上下侧将躯干固定,医生用大小鱼际在突面扣住椎体棘突,向凹面推顶2-3下。手法结束后,3-5分钟解除牵引,送病人回病房。2.2人工牵引手法复位一助手双手握信病人踝关节上部,另一助手双手插入患者双侧腋下,双臂压于患者双侧肩前部,将患者在牵引状态下固定,握踝关节的助手尽力下拉,持续一分钟,医生用指腹将骶棘肌从脊柱中线向两侧推扳2-3次,然后用侧掌或两手拇指从凸侧向凹侧推棘突5-7次,切勿用力过猛,治疗结束后,送回病房。在床上仰卧位,做小重量牵引,除吃饭、大小便时放开,之后再牵引到下一次治疗。做完针刀手术和手法复位一遍后拍片,根据X片上没有针刀纠正好侧弯的曲度,再施针刀和手法,直到恢复脊柱生理功能位,治疗一般需40-60天。在纠正侧弯的同时,还要调整骨盆的歪斜度,以及用针刀松解肩胛骨及脊柱两侧肌肉的挛缩点,以恢复脊柱两侧肌肉的力平衡。3床上锻炼针刀手术做完后,病人仰卧治疗床上,在牵引的同时进行锻炼,对于胸段脊柱侧弯,让病人凸侧的手依年龄大小,手提1-3公斤重物,如“亚铃”在身体一侧,做上举运动。腰段的脊柱侧弯,在牵引间歇的同时,让患者凸侧下肢在踝部负荷1-3公斤重物的情况下,做直脚抬高活动。患侧上肢运动时,将带动患侧肩胛带肌及凸侧椎旁肌活动,而由于卧位,身体重力抵消在床板上,故凸侧肌肉收缩活动时,凹侧的拮抗肌无需作平衡收缩,这样每天坚持锻炼,凸侧的肌内将变得转凹侧强壮有力躯干两侧的肌肉不平衡牵拉,可以达到矫正效果。4药物治疗宜培补肝肾、健脾益气,用补中益气汤加川断、狗脊、桑寄生、骨碎补,水煎服,若腰背疼痛者加服养血止痛丸,加味益气丸等,每天两次口服。5手法按摩治疗每次针刀手术治疗三天后,医生将患者直立位翻转俯卧位,在脊柱两侧太阳经循环部位,用拇指和掌根反复揉按,从上到下,从颈椎下到尾椎,从双肩到臀部,用指和掌按揉全背部三次,然后用抚法从上向下平推六次。
6康复治疗
1保持正确的坐立姿势,加强突侧肌肉锻炼,以增强突侧肌力。
2扩胸伸背运动,以第一套广播体操的扩胸运动和腹背运动为基本动作,以增强肺活量,增强心肺功能。
3对背肌进行手法按摩,每日2次。
投稿邮箱:
qq.白癜风原因北京白癜风治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