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首例
今儿
小编和大家讲一个
新新新技术!!!
经皮二尖瓣钳夹术
9月2日
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教授团队
借助MitraClip(经皮二尖瓣夹系统)
为一位二尖瓣重度反流的患者张先生(化姓)
成功实施了经皮二尖瓣钳夹术
胸闷气喘的患者术后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
该例手术也是经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MitraClip上市后
在江苏省内开展的首例手术
(点击下方视频,解锁新技术)
看完视频是不是觉得
意犹未尽呢?
emm
容小编细细道来……
A
该患者今年56岁,三年多前开始出现反复胸闷胸痛,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心脏血管多处发生严重病变,接受过心脏血管扩张及支架植入介入手术。
该患者因心脏血管病变复杂、严重,植入支架后血管再次出现狭窄,半年前又施行了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不料,手术后血管开通了,但是患者的心衰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发现是大量的二尖瓣反流所致,经标准的药物治疗后仍未见明显好转。最近,患者左心衰症状进一步加重,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后收入院治疗。
据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教授介绍,鉴于该患者伴有冠心病、心脏瓣膜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心脏冠脉搭桥术后、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等多种复杂病症,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高度重视,充分与胸心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会商讨论。
专家们认为,该患者目前情况已很难再接受外科手术,决定施行经皮二尖瓣钳夹术,可以为缓解患者的症状开辟一条新路径。
看到这里
很多人肯定都想知道
神秘的微创介入技术
到底是什么呢?
且听小编慢慢说来
B
9月2日上午,在完成充分的术前准备和预案工作后,医院心血管内科、麻醉科、胸心外科等组成联合保障团队。在麻醉科医生成功实施全麻后,心血管内科马根山主任医师、丁建东主任医师、陈立娟主任医师、徐荣丰主治医师等开始施行介入手术。
在食道超声和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手术专家经皮穿刺,借助先进的微创导管输送系统,通过逐级扩张鞘将可操控导引导管送入左心房,引导二尖瓣夹导管输送系统进入左心房;接着在左心房调整二尖瓣夹的位置。由于该患者病变复杂,二尖瓣夹闭的难度很大,相当于患者的二尖瓣上有个大口子,需要用一个夹子把二尖瓣的前瓣和后瓣夹起来,达到减轻反流的目的。
介入专家团队在手术过程中反复调整、多次探讨,最终成功夹合前后瓣的部分瓣叶,使之贴合在一起。
经超声及医学影像造影检查证实,二尖瓣夹已夹紧,患者反流症状明显减轻,最终释放夹子,撤回输送系统,完成修复手术。
术后,张先生的症状显著改善,目前,正在接受进一步观察治疗。
这项技术有啥子
优势呢?
适用于哪些人群呢?
C
马根山教授指出,二尖瓣反流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75岁人群中有10%以上有中重度的二尖瓣反流症状。外科手术是治疗二尖瓣反流的传统方法,但对于高龄、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来说,外科开胸手术创伤大、风险高,经皮二尖瓣钳夹术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
医院心血管内科丁建东主任医师提醒说,经皮二尖瓣钳夹术主要适用于两类二尖瓣反流导致的心衰患者:一类是器质性的,二尖瓣病变引起的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的心衰反复发生、难以纠正;二是功能性的,往往是由于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长期心房颤动等问题引起的二尖瓣反流患者。
该项微创手术可有效降低二尖瓣反流程度,改善心衰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END
小编团队
策划、审核/程守勤
文字/王倩程守勤
编排、摄影/王倩
视频/张鑫校对/刘敏
医院新媒体工作室出品
《“手”护健康》公益短片,首发!
惊心动魄!突发羊水栓塞的产妇获救了……
我的最后一班岗(含视频)……
92岁老人多病缠身,右足出现致命坏疽,怎么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