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胸也可以更换心脏瓣膜,经皮肺动脉瓣植
患者姣姣(化名)是一位22岁的姑娘,3岁时因患先天性心脏病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做了肺动脉瓣切开术。虽然术后一直坚持复查,但随着年龄增长肺动脉瓣开始出现反流并逐渐加重。最近一年里,她活动后经常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来医院复查心脏彩超显示肺动脉瓣重度反流,心脏右心室明显增大,而且还患有严重漏斗胸。她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就让男医院心血管外科门诊,她担心以后不能生孩子,害怕再次开胸做手术带来的重大创伤。赵天力教授微创团队综合评估考虑该患者再次开胸手术风险极高,决定为她做微创介入治疗-------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即不需要开胸,通过外周血管将生物瓣支架送到肺动脉瓣环位置。听到赵天力教授给出的治疗方案后,让原本害怕和担心的姣姣对以后的生活再次充满了期待。近日赵天力教授给姣姣完成了微创介入治疗,手术非常成功,术后第二天就下床活动了。此次手术是湖南省首例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标志着团队实现了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微创介入技术的全覆盖,有力提升了学科影响力和医疗服务能力,将助力心血管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加快创建。
先天性心脏病是在我国出生缺陷性疾病中排行第1位,我国现有多万先心病患者,先心发病率约0.9%,每年新增约20万先心患儿,其中累及肺动脉瓣膜疾病的患者占比超过20%,存量约40万人。然而肺动脉瓣反流(pulmonaryregurgitation,PR)是一些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及永存动脉干等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随着年龄增长,肺动脉瓣反流程度会逐渐加重,引发右心室扩大、室性心律失常,进而导致患者发生猝死、反复心衰等严重致命问题。由于对肺动脉瓣反流的危害重视程度不够,大量需要手术患者未得到应有的治疗。
人体正常的心脏瓣膜有哪些?
人体正常的心脏瓣膜有4个,分别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左心系统的瓣膜有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是主动脉瓣,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是二尖瓣,右心系统的瓣膜有肺动脉瓣和三尖瓣,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是三尖瓣,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是肺动脉瓣。心脏瓣膜就像是长在心脏里的一扇扇“门”,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合,是为了保证血液只能顺流,不能倒流。反流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内的门有缝或压力太高,使心脏内的“门”在关闭状态下一部分血液倒灌形成的.姣姣之所以出现肺动脉瓣反流就是这张“门”的功能丧失了,几乎是开放的状态。
什么是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valvestenosis,PVS)指的是肺动脉瓣存在着狭窄的病变,瓣膜在开放的过程中受到限制,不能充分的打开,导致射血功能受到影响。肺动脉瓣狭窄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8%~10%。肺动脉瓣狭窄的最佳手术时间取决于病变的严重程度。
肺动脉瓣切开术后为什么会出反流?
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先天性瓣膜发育畸形,不仅有瓣膜叶片短小和叶片之间融合等病理情况,还存在瓣膜功能障碍。通过手术方法可以有效解除狭窄,但无法根本解决瓣膜功能障碍,即无法发挥正常的关闭功能。因此,随着年龄增长,肺动脉瓣反流的情况会在部分患者中出现。
肺动脉瓣反流有哪些危害?
肺动脉瓣反流程度是根据反流束宽度和右室流出道内径来估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反流。
轻度的肺动脉瓣反流一般不会有症状,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处理。
中度的肺动脉瓣反流长期可以导致右心衰竭、右心扩大、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
重度的肺动脉瓣反流会造成右心室腔扩大,随之右心室收缩排血功能下降,患者运动耐量明显下降,出现心律失常或猝死。
肺动脉瓣反流最大的危害是对心功能的损伤,大量的研究发现,长期的动脉瓣反流及慢性右心室容量超负荷可导致活动耐量下降,右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心律失常和猝死,是远期并发症出现的主要原因。研究资料提示,当反映右心室扩大的指标——右心室舒张末容量指数>ml/m2时,患者会出现右室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猝死可能[3]。因此,该类患者常规需要接受再次开胸手术植入带瓣管道或人工瓣膜,但是二次(以上)手术不但手术难度大,而且即便再次外科手术更换带瓣管道,也依然会有再次钙化、狭窄的问题。
肺动脉瓣反流的手术方式有哪些?
目前肺动脉瓣反流治疗主要有外科开胸手术肺动脉瓣置换和经皮肺动脉瓣支架植入两种方式。开胸治疗需要体外循环、损伤大,特别是肺动脉瓣反流导致的右心室明显扩大、肺动脉扩张以及心包腔内大血管和心脏组织之间存在的严重粘连会导致二次开胸手术的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增加。因此,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4]。
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ercutaneouspulmonaryvalveimplantation,PPVI)是最早用于临床的经皮瓣膜置换技术,国外0年即有临床成功应用的报道。Bonhoeffer医生通过球囊扩张的方式将瓣膜植入到肺动脉瓣位,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TPVR,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完成的经导管瓣膜置换技术,开创了医学的新纪元[5]。该项手术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肺动脉瓣狭窄并反流的患儿带来了福音。这种治疗方法具有“不开刀、恢复快,创伤小、风险低”等技术优势,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限,较传统疗法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
医院心血管外科主管护师
苏颖华
医院心血管外科四病区护士长
欧阳沙媛
医院心血管外科五病区护士长
谭慧
指导专家
赵天力医院心血管外科教授、硕士生导师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及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
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特别声明
本平台是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