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为什么被后世尊为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春秋战国,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国与国之间战事不断。各个诸侯国,为了提高自己的实力,纷纷招贤纳士,网罗天下英杰,以为已用。而在这些诸侯国中,又以“战国四公子”最为出名。

那这四位公子,分别是谁呢?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

他们招罗能人志士,在他们的门下,都养着数千门客,为他们效力、出谋划策。在这四位公子中,齐国的孟尝君是为“战国四公子”之首。那么,孟尝君又何以被后人称为战国四公子之首呢?

孟尝君何许人也?

孟尝君,姓田,名文,是齐威王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在他死后,谥为孟尝君。当时的齐国,为了响应赵国的求援,派遣田婴、田忌和孙膑一起带兵,偷袭魏国的都城大梁,杀死了魏将庞涓,俘虏了魏太子申,这就是著名的桂陵之战。也因为这一战役,产生了一个成语:围魏救赵。

靖郭君田婴,他的一生,共生育有四十多个子女,这也意味着他妻妾成群。而孟尝君的母亲,在他众多的妻妾中,地位并不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孟尝君又是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王位的继承权的呢?

志存高远,注定不会平凡

当时,孟尝君的母亲,发现怀上孟尝君的时候,他的父亲田婴对她说,让她不要生下来。但是,他的母亲却偷偷地把他生了下来,然后等到他长大之后,才让他去见父亲。

田婴知道后,非常生气,原因是:在五月份出生的孩子,长大后会对父母不利。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

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面对父亲的斥责,孟尝君却敢于反问自己的父亲:“人生在世,他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还是由门第决定的呢?”,田婴没有回答。孟尝君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

意思是:人生在世,他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而不是由一个人的门第决定的。就算是由门第决定,那么我也要达到别人达不到的高度!

后来的有一天,孟尝君借向父亲提问之机,对父亲说:“您忠心为国,历经三位国君了。但是,齐国的疆域没有增长,而您的宫殿中也积累了很多财富,我却看不到一位贤能的人。我听说,将门一定要有将,相门一定要有相,您放着万贯家财,而有才能的人不能拜谒,只是供养着妻妾仆从,况且您的这些财富,还不知道会留给谁呢。这不仅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而且自己的财富也在每天流失,我真为您担心啊!”。

听完孟尝君的这番话,田婴觉得很有道理,就让孟尝君在家里接待四方的宾客。随着到来的宾客日渐增多,孟尝君的名声也传播到了其他诸侯国。其他的诸侯国都派使者,让田婴立孟尝君为太子,田婴答应了。

最终,孟尝君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志向,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狡兔三窟,冯谖客孟尝君

《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齐四》,狡兔三窟这个成语,也正是出自这里。

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生活贫困,于是让人和孟尝君说,自己愿意寄食门下。孟尝君问冯谖有什么爱好和才能,冯谖的回答都是没有。虽然他有才能,但他并没有急着表现,而是三次弹剑而歌: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冯谖通过这三次弹剑而歌,成功地引起了孟尝君的注意,而这时的孟尝君,却认为冯谖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小人,因此对冯谖有些不满。

后来,孟尝君因为门下的食客太多,入不敷出,于是想派一个人到自己的封地——薛去收债。左右的人推荐冯谖去,冯谖慨然允诺。这时的冯谖,已经开始为报答孟尝君的恩情而行动:

一、收债于薛,市义而归

前面说到,孟尝君因为门下食客太多,入不敷出,就派冯谖去薛地收债。冯谖问孟尝君收完债买什么东西回来,孟尝君说:“你看看我家缺少什么,就买什么。”

冯谖到达薛地后,把这些欠债的人的债券全都烧了,回来告诉孟尝君,为他买了“义”,孟尝君很不高兴。后来,孟尝君回到自己的封地,看到薛地的百姓携老扶幼、夹道欢迎,于是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我现在看到了。”。

二、西出说秦,复得其位

齐王因为听信秦国和楚国的对孟尝君的诋毁,认为孟尝君“名高其主”,于是夺去了孟尝君的封地和爵位。这时,冯谖对孟尝君说:“请借我一辆可以入秦的马车,我一定会让您恢复自己的封地和爵位,并且获得的封地会更广。”。

于是,孟尝君就给了冯谖一辆马车和资财,让冯谖进入秦国。冯谖入秦后,游说秦王,说:“齐国国君因为听信谗言,夺去了孟尝君的封地和爵位。大王如果得到孟尝君的话,就可以攻下齐国;攻下齐国,就可以乘势得到天下。”于是,秦王派了十辆马车,带着百锭黄金,去齐国迎接孟尝君。

冯谖赶在秦国的使者之前,回到齐国,对齐王说:“我听说秦王派人用十辆马车和百锭黄金,迎接孟尝君入秦为相,这样的话齐国就很危险了。大王为什么不趁秦使没有到,先恢复孟尝君的封地和爵位,孟尝君一定会感到高兴而不会去秦国,从而阻断秦国称霸的道路。”

于是齐王不仅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和封地,还多赏赐了一千户人家给孟尝君。

三、请国之器,立庙于薛

孟尝君恢复相位后,冯谖对孟尝君说:“我为您设计三窟,现在二窟已经完成,还剩第三窟。请您跟齐王说,让齐王把先王用于祭祀的礼器放在您的封地,并在封地上建立齐国的宗庙。”宗庙完成,冯谖对孟尝君说:“这样的话,第三窟就完成了,您现在可以高枕无忧了。”。

《战国策·齐四》有言: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入秦为相

秦昭王曾经派人,请孟尝君到秦国为相。但是,孟尝君听从了左右的劝谏,并没有去秦国。而后,孟尝君被迫出走,无所依附,于是秦王便派人迎接孟尝君入秦为相。到达秦国后,有人对秦王说:“孟尝君是齐国人,他在秦国为相,心里还是向着齐国的,这样的话,秦国就危险了。”。

于是秦昭王便把孟尝君囚禁了起来,准备杀了他,孟尝君于是向秦王宠幸的一位美姬求救。听说这位美姬看上了自己那件送给秦昭王的狐皮大衣,正好自己手下的门客“能为狗盗”。于是潜入秦宫,把狐皮偷了出来,献给了美姬,孟尝君也因此得以释放。

孟尝君脱困后。准备逃出秦国,但是在经过关口时,又因为关口的门锁上,没有打开,只有到天亮才会打开。自己手下的门客中,恰好有会学鸡叫的。于是,他用学鸡叫骗守城的人,打开了关门,孟尝君最终得以回到齐国。

“鸡鸣狗盗”的故事,也正来源于此。

结语

孟尝君身为一国之相,招贤纳士、从谏如流,胸怀天下,仁义爱民,有国士之风。司马迁在《史记·孟尝君列传》中评价:

靖郭之子,威王之孙。既疆其国,实高其门。好客喜士,见重平原。鸡鸣狗盗,魏子冯谖。如何承睫,薛县徒存。

齐国之孟尝君,不愧为一代贤公子,他被后人尊为“战国四公子”之首,确实是实至名归!

文中图片素材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nwwh.com/yzyy/14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