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围的幕后决定两国未来走向的女人
北京看白癜风多少钱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白登之围,是公元前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的事件。汉高祖刘邦起义以来,灭暴秦,又击败项羽,建立了强大的汉王朝。可是在公元前年(汉高祖六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汉高祖刘邦亲自率领32万大军迎击匈奴,先在铜辊(今山西沁县)告捷,后来又乘胜追击,直至楼烦(今山西宁武)一带。时值寒冬天气,天降大雪,刘邦不顾前哨探军刘敬的劝解阻拦,轻敌冒进,直追到大同平城,结果中了匈奴诱兵之计。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后来,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向冒顿单于的阏氏(冒顿妻)行贿,才得脱险。汉高祖刘邦这场战争,也成为新兴的汉帝国和称霸漠北草原的匈奴之间事关国运的一场大战。只不过,让世人没有想到的是当统一天下的汉高祖刘邦碰上匈奴最伟大的单于冒顿,两人的直接交锋居然如此充满了戏剧性。谁也没想到,到最后,决定双方战争结果的竟然是一个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女人——阏氏(冒顿的妻子)。现在我们就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看一看,当时这场大战的前世今生。汉帝国形势图一、白登之战前的战略态势白登之战前,汉高祖刘邦已经统一天下,先后击败秦王朝、西楚霸王项羽,并将一些非刘姓的诸侯国慢慢剪除。汉高祖善于用人的特质让他在统一战争中无往不利,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成为了一代帝王,真正践行了秦末那句石破天惊的豪壮之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一统之后,那些分封的异姓王,以及漠北重新崛起的匈奴成为汉帝国的心腹大患。所以,汉匈之间,必有一战!而作为战争另一方的韩王信和匈奴,一个是属于刘邦分封的异姓王分裂势力,另一个则是已经对汉帝国构成极大威胁的匈奴帝国。匈奴自从冒顿鸣镝弑父,掌握大权之后,灭东胡,降丁零,西击大月氏,控西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巨无霸。甚至乘着秦末战乱,出兵攻占了河套平原一带,直接威胁当时汉帝国的统治中心——关中平原。因此,汉帝国和匈奴之间的一场较量便在所难免。二、白登之战中的尔虞我诈当时,汉匈双方的战争并不是直接打起来的,而是因为一个人将汉匈双方引入了战争的死胡同,彻底将早已经变成火药桶的汉匈关系点燃。这个人叫韩王信。记住,这个人叫韩王信,不是背水一战的韩信。两个人无论名声,还是带兵打仗的实力都不在一个层次上。冒顿单于“(汉高帝七年)秋,匈奴冒顿大围信,信数使使胡求和解。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因与匈奴约共攻汉,反,以马邑降胡,击太原。”这段话的意思是韩王信处于汉匈战场的最前线,冒顿单于数次侵扰汉朝,韩王信都败多胜少。公元前年,冒顿单于又一次南下包围了韩王信,韩王信不得不派使者多次请求冒顿单于和解。汉朝发兵救援韩王信,因为怀疑韩王信和冒顿单于有勾结,刘邦便派使者责怪韩王信。韩王信害怕被诛杀,因此与匈奴勾结,发动了叛乱,以马邑之地投降匈奴,并攻击太原郡。本来是一场防御战,被刘邦生生打成了平灭叛乱的的战争。也难怪韩王信当时恐惧被诛杀,当时汉高祖刘邦已经着手解决异姓诸侯王的问题,作为异姓王的韩王信又那里能够逃得掉。据《史记》记载:“七年冬,上自往击,破信军铜鞮,斩其将王喜。信亡走匈奴。其与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而与信及冒顿谋攻汉。匈奴仗左右贤王将万馀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与汉兵战,汉大破之,追至于离石,破之。匈奴复聚兵楼烦西北,汉令车骑击破匈奴。匈奴常败走,汉乘胜追北,闻冒顿居代谷,高皇帝居晋阳,使人视冒顿,还报曰“可击”。上遂至平城。上出白登,匈奴骑围上。”另外《资治通鉴》也有详细的记载:“上居晋阳,闻冒顿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逾句注。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逾句注。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刘邦从上面两本史书的记载我们就知道,这场战争是异常惨烈的。这不仅是两个帝王之间的决战,两个帝国之间的直接对话,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的强强对决。只不过双方交战中,冒顿单于略胜一筹,不仅用瞒天过海之际将刘邦引蛇出洞,同时利用骑兵的优势将汉高祖围困在白登山达七日之久。而这场战争也成为汉匈之间的第一战。至于为何汉军会败的这么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汉朝刚刚建立,国力还未恢复,在强大的匈奴人面前,国力的不及成为汉高祖刘邦被围困七日的最重要原因。据《史记》记载:“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就是说汉朝兴起后,承继的是秦朝的破败局面,壮年男子参加军队,老弱运送粮饷,事务繁剧而又财政匮乏,自天子以下备不齐一辆四匹同样颜色马拉的车子,大将丞相有的乘坐牛车,老百姓家无余粒。足见当时生产被破坏的严重程度。第二、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之后,剪除异姓王的行为让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被杀,导致名将不足。从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韩信、彭越、英布等六王皆因图谋反叛之罪名遭到杀戮或贬黜,名将的凋零,成为汉帝国此行大败的另一个诱因。第三、汉匈之间兵种的差异。当时匈奴的军队多为骑兵,冒顿号称有“精骑四十万”,而刘邦此战随带有兵马三十二万,但仍以步兵和车兵为主,对战匈奴骑兵并无优势。第四、汉高祖中了冒顿单于的计谋,轻敌冒进。白登之围三、白登之围的戏剧性结尾汉高祖刘邦被冒顿围困在白登山七日七夜之后,援军断绝,粮草匮乏,突围又无法奏效,眼见便要在这里栽跟头之际,刘邦的谋士陈平提出:“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而又赶上“冒顿与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帝出围,欲驱;太仆滕公固徐行。至平城,汉大军亦到,胡骑遂解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结束这场战争,救刘邦于险境的居然是一个女子——冒顿单于的妻子。她向冒顿单于提出了三个放刘邦离开的理由。单于与阏氏第一、两主不相困。也就是说汉高祖和刘邦不应该这样强强对决,两败俱伤。同时,也说明双方都遇上了困难。刘邦的困难显而易见,那就是前锋部队和大军主力被截断,生死处于一线之间。而冒顿也并非没有困难,四十万骑兵,人吃什么?马吃什么?再加上天气严寒,突然下雪,在僵持下去,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第二、单于终不能居汉地匈奴和汉朝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明类型,匈奴人是游牧文明,而汉朝是农耕文明。这之间的差异也让冒顿单于意识到拼的两败俱伤,对于匈奴人来说并不会有实质性的好处。第二、汉主亦有神灵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汉朝皇帝也有神灵庇护,这是从颇为细致的人心出发,来说服冒顿单于。匈奴虽然强大,但还处于古老的奴隶制时代,对神灵有着异乎虔诚的信仰。阏氏因为阏氏的劝阻,最终冒顿单于开了一个口子,放汉高祖刘邦南归。而这场战争也以这样华丽而富有戏剧性的结果结束了。两国经此一战,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谁又能想到,改变两国未来国运的居然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在史书中留下的女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