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重庆火锅,锦
最近于谦、杨幂主演的一部电影《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颇多争议,5月1日院线上映,5月5日就宣布撤档,然后迅速上线网播。口碑扑街,骂声一片,其实大家不必苛责,这个电影光听名字就是一部下饭片,插科打诨,随便看看就行了,不必较真。
今天主要聊聊城市性格,聊聊火锅、烧烤和喝茶。身边有几个酒友,老家五湖四海,北京安家立业,不时小聚,胡吹神侃,天南海北。
有个重庆娃儿小白,跟电影里面的火锅店小哥李九霄很像,口头禅也一样,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一周吃7顿火锅都不腻。性格也是豪爽火爆,不爱喝白酒,实在推不过就来个江小白或者劲酒,最爱啤酒,踩箱喝,一直喝。
得益于山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豪爽的城市性格,重庆这几年的确是贡献了不少好电影:《三峡好人》《疯狂的石头》《日照重庆》《火锅英雄》《少年的你》等等。丘陵山地的地势地貌,长江穿城的雾气缭绕,可以轻松营造出魔幻主义风格,特别适合电影布景。音调丰富起伏大,且多以四声为主,自带热情奔放基因的重庆话,瞬间为电影增色不少。码头城市格外浓郁的烟火气,很利于营造出生活万象,渲染冲突,增添戏剧张力。
而来自锦州的老赵,白酒无敌,一提跟他喝酒我就犯怵,每次开局都是一人一瓶,包产到户。我基本上后面都得找外援,他们几个东北、内蒙的朋友,基本上后面还得一人再来几瓶啤酒“溜溜缝”。
除了“你瞅啥”“瞅你咋地”,老赵另外一个口头禅是“没有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事”,对烧烤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也是神奇,大东北,尤其大锦州,万事万物都能被架在烧烤炉上,秘制酱料一刷,你还别说,的确美味。
东北文艺复兴“铁西三剑客”班宇、双雪涛、郑执,不喜欢文学的人也许不知道他们仨。但是小说改编的影视剧大家都耳熟能详:《平原上的摩西》《刺杀小说家》《逍遥游》《被我弄丢的你》《胆小鬼》等等。基本上都是讲东北小人物,在90年代下岗大潮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重工业城市特有的黑色和灰色基调,夹杂着血一样炫目的红,和雪一样刺眼的白。
来自福建三明的大飞哥,典型的南方人,但性格也很豪爽,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扭捏造作的也进不了我们这个小圈子。但豪迈里面是南方人特有的内秀,我们总开玩笑说大飞哥是“胡建人的狡黠”。
大飞哥酒量一般,偶尔喝喝红酒,独钟情于茶,他说这是刻进骨子里面的家族基因,我们也可以理解,毕竟来自大红袍、铁观音的原产地,性格上也带着“岩韵”和“岩骨”。大飞哥上口头禅是“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特别看不上我们几个酒蒙子,嗜酒如命。
福建人特点很明显,崇尚“爱拼才会赢”,几乎不会给别人打工,无论生意大小都要自己当老板,不会小富即安,要不断做大做强,宗族意识强,抱团取暖,一致对外等等。
北京这边众所周知的沙县小吃,医院,还有通信领域的渠道代理商,等等,诸多领域都有大飞哥的同乡。真的是“千秋大业一壶茶”,基本上大大小小的生意都是在茶桌上聊的。
影视剧方面,我能想起来的是讲中国女排的《夺冠》,应该是在福建漳州拍的。另外据说开心麻花的《西虹市首富》,大部分场景是在厦门拍摄的。
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一方风土人情和城市性格。性格上的,或豪放,或婉约,也造就了饮食习惯上的偏好。不同的地方谈事、平事、拜码头,有的吃火锅聊,有的边撸串吃烧烤边唠,也有的在品茗、焚香中拍板定乾坤。
无论吃什么,喝什么,都是表象。电影中川剧关公的唱词“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一念之间,黑暗光明。”核心上就是,做事情,交朋友,谈生意,都要行的端,做的正,君子坦荡荡,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只有这样,才能走的长远,否则所谓的“风浪越大鱼越贵”,终究不过是昙花一现,最终难逃恢恢天网。
一念之间,黑暗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