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老是口干
文/上海中医院传统中医科傅慧婷
口干是中医门诊常见的一种症状。许多患者特别是中老年人群常常因口干,或口干多饮,或口干而不欲饮,或口干夜间尤甚,或口干伴有口苦、口黏、便秘、口臭等其他症状而就诊。除此之外,干燥综合征、鼻咽癌放疗后、糖尿病、抗精神类药物也可引起顽固性口干症状。一般的口干均可以通过传统中医中药的治疗得到较大改善,我们结合文献及临床经验认为:
口干多饮与津液不足有关01经常口干、饮水量多,是津液所需量无法满足机体组织活动和代谢所引起,饮水量多是机体津液自救的表现,多见于实热证、消渴病及汗吐下后。一般情况下,如患者近期经常感到口干口渴、饮水量多,而尿量并不增加,同时伴有身肤发热、口苦、便秘等症状,往往是身体内热过重引起,需要针对病因应用纠正机体阳热过盛的状态,以期留存阴津。如若经常口干、饮水量多,且排尿次数及排尿量明显增多,有必要进行血糖、尿糖等实验室检查,以排除消渴病(糖尿病)引起血液高渗的可能性。此外,汗吐下后体液及电解质丢失,口干口渴是自然现象并非常态,应及时补充液体。
口干不欲饮与津不上承有关02临床也常见患者经常口干,但不想喝水,或饮水少量润口即罢,甚至伴有唇燥、口腔内有异物感或烧灼感、自觉唾液少影响讲话和进食。中医认为,此类口干与体内津液输布异常、津不上承有关,并非机体津液大量缺失。
那么,什么原因会引起津不上承呢?常见原因有湿热、瘀血、水停、气滞等,均会影响全身气机,以致气虚或气机不畅,不帅津以行,加之口为呼吸通道,黏膜长期暴露,蒸发水液较多,则口干,但由于机体津液无实质性的不足,故而不欲饮或饮少润口即罢。此外,仍有阴虚之因,此乃阳不生阴致阴不足而上承不济,饮入之水无以转化为真正有用的阴津,故而口干并饮少。
因此,中老年朋友如果发觉自己经常口干而且常规的饮水不能解决问题,医院就诊,在排除器质性问题的情况下,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是不错的选择。
傅慧婷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