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干口干皮肤干,你的干燥光喝水可不行
本文理论依据:《本草纲目》、《脾胃论》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走进炎炎夏日,你是否也有眼睛发干、口鼻发干,以及皮肤发干的现象呢?在我国北方地区,降雨少,空气多干燥,因此在夏季温度高的时候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对此,现代医学认为是干燥症所致,治疗起来比较缠手,缠绵难愈。
今天,我们要为你介绍一个小方法,对于缓解干燥症是很有帮助的。组方如下——
准备黄芪30克,炒白术15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将这四味药研成粗末,放入纱布包里,置水杯中,加入热水来浸泡,闷盖15分钟之后再饮用。一剂药可以每天反复多次冲泡。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好转。
对于这个办法,一些明白中药药性和药理的看官可能有想法:麦冬和玉竹,都是滋阴的佳品,用在这缓解干燥症是没有问题的。黄芪和炒白术在这类,到底起什么用呢?
这就要从中医看待干燥症的独特视角说起了。
原来,中医特别重视脾胃对全身的影响。《脾胃论》就是中医重视脾胃的登峰造级之作。对于干燥症这个病,我们当然知道患者需要滋阴,也就是说,他缺少水分。而这个水分,我们怎么补?是使劲儿大量地喝水、用滋阴之品来补,还是找一个更关乎根本的方法来解决?答案自然是后者。中医认为,津液也是由水谷精微演变而来,和脾胃的运化分不开。这是人自己生成津液的源头。与其补水,不如主动生水。所以,我们可以从健脾益气、滋养生化之源的角度来主动生成阴津。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因如此,我们用黄芪和炒白术,这两味能健脾益气的药材。这可谓是点睛之笔。
实际上,用补脾益气、滋养生化之源的办法来治疗干燥症,是著名老中医刘启廷先生的用药心法之一。后人得其精髓,不断运用于临床,发现的确是妙不可言,屡奏奇效。在这里,也让我们对这些中医前辈、国医圣手们致以崇高敬意。
总之,此法对干燥症的调理有一定帮助。我们在服用之前,应请中医师辩证指导,以免药不对症、适得其反。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经检索无法确定原创者,故未标明作者。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小编更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