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赵金厚专栏看电影那些事儿
文
赵金厚编辑
燕子图片
网络
四十年前,人们的精神生活匮乏,干活之余,听戏、看闲书、看玩把戏,而看电影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消遣事了。
当村里的喇叭喊道:“今晚有电影”,静寂的乡村一下子沸腾起来,年迈的老人太阳还未落山就喝完汤,搬着马扎,拄着棍子,提前来到大队街中心占地方。小孩子索性不吃晚饭,来到场地追逐打闹。夜幕降临,大队部前面里三层,外三层坐满了人只等电影开演。
场地的西面栽了两根直通的竹竿子,中间挂了一面白帆似的影布,放电影的人坐在人中央,他拿着话筒,郑重地喊道:“赵楼村的父老乡亲晚上好!今晩为大家送上的电影是《平原游击队》。”吵闹的人群很快安静下来,眼光齐刷刷地投向他手里的片子,胶带缠在齿轮上,带子缓缓滑向另一个齿轮,一束强光投射到影布上,“长春电影制片厂”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电影的情节因年代久远我印象模糊了。只记得那个游击队长名叫李向阳,他足智多谋,英勇无畏。他带着一顶八路军帽子,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扎着外腰,别着一把盒子枪,那形象真酷!那个日本军官叫龟田吧,你看他深深的眼窝,一副穷凶极恶的狼模样。电影结尾处龟田走投无路,举起军刀做垂死挣扎。李向阳把一颗子弹装进枪栓,警告鬼子的那句话特别意味深长“放下你的武器,中国的地盘上决不允许你们胡作非为”,当时李向阳那个作派,我们小孩子崇拜极了。中国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李向阳式的英雄,才驱赶走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民族的尊严。那时候看了许多打日本的电影,如《奇袭》、《铁道游击队》、《苦菜花》、《卖花姑娘》等,心里埋下了崇拜、敬仰英雄的种子,缠着爷爷刻一把木制手枪,玩捉迷藏,捉汉奸鬼子可真过瘾!
那时候由于技术落后,电影大都是黑白色的。我记得看《三打白骨精》、《甲午风云》、还有《洪湖水浪打浪》就换成彩色的了,看《洪湖水浪打浪》看了许多遍。喝完汤和小伙伴往西一气跑到户屯,然后再去谭庄,樊庄复习,那个女游击队长叫韩英,组织穷人闹革命;那个地下党暗中为红军送情报,最后暴露身份,英勇就义。影片故事情节跌客起伏,演员演得精彩,观众看得入迷。特别是那清澈碧绿的湖水,袅娜漂亮的荷花赋予了电影诗一般的意境,那首《洪湖水浪打浪》主题歌至今吟唱韵味无穷!
那时候,晩上跑那么远路,衣服都湿透了,不知道啥叫累。说梦话都是电影的台词,母亲说我傻,她说,你把看电影一半的功夫用到学习上,也叫大人省心了。
不管怎么说,我是看着电影慢慢长大的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影是我文学启蒙的老师,我从那里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经过岁月的洗礼,一篇篇文字带着清新的香气,在春风中美丽绽放……
作者简介:赵金厚,供职于山东省郓城县南赵楼镇中心校。酷爱文学,热爱生活的多彩与浪漫,甘愿用文字感恩世间的美好。著有中篇小说《选择》。有诗文散见于多家报刊与《学习强国》等多家网络平台。
壹点号心梦文学